5月13日至8月29日,由廣東省博物館與廣州市海幢寺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禪風雅意”——嶺南寺僧書畫暨海幢寺文化藝術展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展覽透過書法、繪畫、外銷畫、古籍文獻等120多組共200多件展品以及海幢寺內的文物或景觀,帶領觀眾追溯嶺南僧人書畫藝術的發展狀況和獨特價值,從海幢寺這一清代第一所對外開放佛寺的視角,全方位了解其在詩文書畫、經籍刻印、園林建筑、盆景藝術以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自唐代以來,嶺南佛門中就不斷出現一些能書善畫之人。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際,以天然和尚為代表的嶺南寺僧迅速崛起,他們以廣州市海幢寺等嶺南寺院為主要活動場所,修習佛法,賦詩講學,借書畫娛情,與文士雅集,以獨特的身份和超然世間的氣韻,有別于其他的名家,在嶺南書畫長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此,嶺南寺僧也成為廣東乃至全國藝術和宗教發展史上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作為廣州佛教“五大叢林”之一,廣州市海幢寺因其亦寺亦園的獨特環境和人文歷史而聞名遐邇,在清代更是被政府選作對外接待點和外商游玩地,成為當時中外人士交流之地,以及中國文化對外展示的窗口之一。
展覽分為“嶺南寺僧書畫”“海幢寺文化藝術”“特別聯動:重返海幢寺歷史現場”3個部分,其中“特別聯動:重返海幢寺歷史現場”是本次展覽的創新,廣東省博物館特把廣州市海幢寺設為分展場,將寺院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園林景觀在海幢寺現場標示,既可以與展廳的部分內容相呼應,又可以引導有興趣的觀眾能夠重返海幢寺歷史現場,對展覽作進一步的思索與感悟。(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