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培育農產品特色品牌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壽光市紀臺鎮突出抓好以“紀臺長茄”等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發展,通過標準化種植、品牌化發展,力促相關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
我國茄子育種有部分領域在世界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但相較于茄科類的其他作物如番茄、辣椒等育種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培育的茄子品種大部分適用于露地栽培,設施栽培領域的茄子品種主要依賴于國外進口。目前,國內育成的茄子品種在生產中占主導地位,占市場份額的90%以上。但在北方保護地茄子生產中,國外品種占主導地位,種植面積較大的進口品種有布利塔、765、長戈1號、大龍、紫麗人等。
(資料圖片)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茄子生產國,也是全球茄子消費大國與出口大國。消費量約3692.82萬噸,出口量為14802.4噸、價值1906.1萬美元、單價約1.3美元/千克,主要出口銷往地為中國香港、俄羅斯、中國澳門、越南,茄子每年進口量只有幾十千克,有的年份甚至沒有進口,2019年和2020年進口量就為0。
如果你想了解茄子種植行業的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我們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7年中國茄子種植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我國茄子種植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茄子種植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2023年中國茄子種植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茄子廣泛種植于東北三省(即: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江浙(即:江蘇、浙江)、湖南、兩廣(又稱兩粵,即: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川、重慶、湖北等地,各產區間茄子品種差異大、區域性強,主導品種以圓茄、長茄為主,目前主要有中原圓果茄子主栽區、東北紫黑長茄、華東紫紅長茄、華中長茄、華南長茄、西北高圓茄、西南長茄7大主產區,并有七里茄子、啟東青皮長茄、羅圩香茄3個“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認證、壽光紀臺長茄等1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認證、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鎮郭山村(紫長茄)等9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從生產來看,中國茄子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77~80萬公頃左右,產量與單位面積產量持續正增長。
自然條件下,我國北方地區只能在無霜期開展種植,長江以南無霜地區可四季種植。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我國茄子已經實現周年供應,生產大體可以劃分為冬春、秋冬兩個茬口。
因此茄子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亞洲、非洲、地中海沿岸、歐洲中南部、中美洲等均有廣泛種植,其中以亞洲栽培最多,占世界總產量74%左右;歐洲次之,占14%左右。我國南北各地均有茄子產地,如山東、河南、河北、遼寧、江蘇、四川等省份均為茄子主要產區。
中國栽培茄子歷史悠久,類型品種繁多,所以普遍認為中國是茄子第二起源地,大約東漢時期傳入我國。西晉嵇含撰寫的植物學著作《南方草木狀》中說,“華南一帶有茄樹”,這是中國有關茄子的最早記載。至宋代蘇頌撰寫的《圖經本草》記述當時南北除有紫茄、白茄、水茄外,江南一帶還種有藤茄。
茄子是我國南北方主要的蔬菜種類之一,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農村地區,茄子的種植面積比番茄要大很多。長茄種植較多的地區為華東、華南和東北地區,圓茄種植較多的地區為西北和華北地區。茄子容易種植且適應環境廣泛,產量高,生長周期長,耐儲運,是老百姓夏秋兩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自然條件下,我國北方地區只能在無霜期開展種植,長江以南無霜地區可四季種植。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我國茄子已經實現周年供應,生產大體可以劃分為冬春、秋冬兩個茬口,前者通常在10-11月份播種,4月份上市;后者通常在6月份播種,10月份上市。
目前我國的茄子生產已經實現了周年供應。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形成了塑料棚、地膜、遮陽網三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黃淮海平原地區形成了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塑料棚、地膜、遮陽網四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東北、西北、內蒙古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區,形成了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塑料棚、地膜三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使這一地區在不加溫的情況下,茄子能夠全年生產和周年供應。由于茄子較耐貯運,它已成為由蔬菜生產基地運往城鎮、南方運往北方的大宗蔬菜之一。茄子的產量高,市場廣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在生產規模上已由農村的一家一戶零散栽培發展到大規模的商品化生產,成為菜農致富的項目之一。
茄子的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這種物質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粘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茄子還有防治壞血病及促進傷口愈合的功效。由于茄子較耐貯運,它已成為由蔬菜生產基地運往城鎮、南方運往北方的大宗蔬菜之一。茄子的產量高,市場廣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在生產規模上已由農村的一家一戶零散栽培發展到大規模的商品化生產,成為菜農致富的項目之一。
茄子為常見的大路菜,茄子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城鄉居民日常消費的重要蔬菜品種,消費需求較為穩定。隨著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和膳食結構的不斷調整,茄子消費需求總體呈現小幅增長趨勢。茄子在全世界都有分布,亞洲、非洲、地中海沿岸、歐洲中南部、中美洲等地均廣泛種植。茄子最早產于印度,公元4-5世紀傳入中國,目前中國茄子栽培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
自然條件下,我國北方地區只能在無霜期開展種植,長江以南無霜地區可四季種植。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我國茄子已經實現周年供應,生產大體可以劃分為冬春、秋冬兩個茬口,前者通常在10-11月份播種,4月份上市;后者通常在6月份播種,10月份上市。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農業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效果開始顯現,玉米等作物價格形成機制逐漸理順,茄子等蔬菜種植的比較效益有所凸顯,進一步帶動部分地區種植面積擴大。
茄子行業市場前景機遇分析
目前我國的茄子生產已經實現了周年供應。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形成了塑料棚、地膜、遮陽網三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黃淮海平原地區形成了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塑料棚、地膜、遮陽網四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東北、西北、內蒙古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區,形成了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塑料棚、地膜三元覆蓋型周年系列化保護栽培體系,使這一地區在不加溫的情況下,茄子能夠全年生產和周年供應。由于茄子較耐貯運,它已成為由蔬菜生產基地運往城鎮、南方運往北方的大宗蔬菜之一。茄子的產量高,市場廣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在生產規模上已由農村的一家一戶零散栽培發展到大規模的商品化生產,成為菜農致富的項目之一。
2023年2月14日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的機制保障。國內耕地面積剛需屬性極強,農化相關產品景氣度有望維持。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茄子種植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