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企業信息化,萬變不離其宗的是 “業務數據化”,也就是先讓業務活動能被數據記錄下來。 通俗點說,就是對企業的生產、采購、銷售過程,以及客戶服務、現金流動等業務過程進行數據的記錄。
其核心和本質是運用網絡、計算機、數據庫等信息技術, 實現企業的業務流程管理和業務數據記錄,其重點關注的是業務流程優化,典型的工具是信息化系統 ,例如:報表工具、OA、ERP、CRM、SRM、PLM、MES、BI等。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前期階段,必不可少的工具是ERP,通過整合企業各個部門的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化協同和業務流程的優化。
(相關資料圖)
在初期,不要急于求成,先仔細梳理復雜的業務流程,讓這些業務流程全都標準化,并用數據記錄下來。這里要提一下,制造企業大多會用到MES系統,ERP和MES的區別可以看我這篇文章。 一文教你看懂MES與ERP的區別與聯系,以及為什么說ERP一定需要MES?
信息化建設開展一段時間之后,企業逐漸會出現數據孤島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進行基礎數據建設,越早開始越好,越往后數據治理也會成為大問題。這里會用到一些數據管理平臺,像帆軟的 FineReport 這類,主要解決的問題有下面三個:
1)基礎數據建設: 光上ERP、OA等依舊會出現數據缺失的情況,這類數據管理平臺則可以通過數據填報→數據處理→數據展示→導出打印,把一整套數據基礎建設流程都打通。 2)打破數據孤島: 這里說的數據孤島有兩種。一種是不同業務系統數據不通,用FineReport連接多個數據源就能解決;另一種是因為指標不統一導致的數據不通,這類要巧用工具進行數據治理,統一各個業務部門的數據標準。 3)提高制表效率: 信息化初期,固定報表像經營分析報表、月報等的制作太繁瑣了,每次做都是寫sql去數據庫取數,然后再導出做表。利用FineReport直接形成自動化制表。FineReport復雜報表圖片
到信息化建設中后期,企業已經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并且這些數據會有簡單的分類,而不像初期那樣零散。當然,這個時期,企業已經不滿足單純“看數據”了,會希望通過對已有數據的分析,怎么去找到反向推動業務優化的動作,這個階段就需要上BI了。
到這個階段,幾乎已經算是到了信息化和數字化的交叉點,企業不再滿足于“業務數據化”,而希望將數據用于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實現“數據業務化”。
BI工具最重要的功能,在我看來就是優化了IT和業務配合的流程以及激發業務人員數據分析能力的價值。這兩個功能中都提到了業務部門,所以在上BI之前,先思考清楚企業的業務部門是否需要BI以及是否有能力用BI。
關于怎么從0-1搭建BI系統,可以看這篇文章 如何從0-1完成一個BI項目,這篇方法論你一定要收藏!
最后給大家分享一個干貨,沒有信息化建設思路的可以看一下:
企業信息建設哪三步記住了嗎?沒記住的戳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