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底辭職之后,華夏基金原總經理湯曉東的最新任職去向終于敲定。基金君從相關人士處獲悉,湯曉東已加盟廣發證券,將開拓香港業務。
湯曉東加盟廣發證券
基金君打聽到,湯曉東目前已經入職廣發證券,但內部任命還沒有下來。在廣發系統內部,已經能查到湯曉東的名字,但職位仍是空白。廣發證券相關人士告訴基金君,目前內部確實還沒有正式發文。
湯曉東是在4月底從華夏基金辭職的。4月28日,華夏基金發布公告稱,湯曉東因個人原因辭任該公司總經理一職。由此,湯曉東正式離開其工作近3年的華夏基金。
來看看湯曉東的履歷。
公開資料顯示,湯曉東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后赴美國德雷克賽爾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留學,分別取得物理學、計算機學、工商管理學三個專業碩士學位,還具有9年海外大型金融機構從業經歷,先后在美國荷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機構擔任要職。歸國前又在美國大東方咨詢公司擔任總裁,在金融衍生品開發、風險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同時也是全美華人金融家協會主席,在留美華人金融業人士中有一定影響力。
湯曉東早前曾在證監會任職,在加入華夏基金前,貼在湯曉東身上的標簽是“證監會從華爾街引進的金融高級人才”、“為加入證監會放棄了美國國籍。2014年8月,其加入華夏基金,出任督察長一職。2015年8月轉任華夏基金總經理一職,任職時間尚不滿三年。
華夏三年 大大提升國際合作水平
具有國際化職業背景、國際視野和經驗的湯曉東,使他在華夏基金近三年時間里,大大提升了公司和海外機構合作力度,從而大大提升了華夏基金國際化水平。
自上任之初湯曉東就敏感意識到,在金融業擴大開放的趨勢下,把國內一流的本土化公募鍛造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化基金公司已經是大勢所趨。
目前華夏基金在大類資產配置、智能投顧、風險均衡策略、FOF管理、Smart Beta等各領域率先布局,在業內率先加入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積極踐行ESG投資,已成為國內公募基金公司國際化拓展最為亮眼的公募基金公司。
以往來看,國內公募基金業以本土的資產管理人為主流,而華夏基金通過強化國際化合作,不論在投資框架、風控體系、產品策略,還是后臺的運營、銷售等領域都在呈現質的提升。
MSCI很快把A股納入進來,今年也有不少基金公司發行或申報了MSCI主題基金。而華夏基金是行業的最早布局者,早在2015年湯曉東上任初期,就發行了境內首只跟蹤MSCI中國A股指數的ETF——華夏MSCI中國A股指數ETF,并積極推進A股納入MSCI的進程。
今年以來,華夏基金還先后與海外知名量化型資產管理公司、“最大化分散度”投資方案創始者TOBAM和香港地區著名資產管理集團銳聯財智展開戰略合作,利用各方研究優勢,開發“Anti-Benchmark”A股投資策略以及基于中國市場的多因子Smart Beta 投資策略。
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從海外歸來的湯總深具國際視野,他拓展的華夏基金國際化布局將國內一流公募華夏基金推到國際化的大舞臺,就像播下很多種子。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家有關領導和部委負責人宣布了改革開放的諸多新政策,其中包括了不少是金融業的改革開放。湯曉東帶領華夏基金公司在國際化和國際合作上的布局,有望在未來收獲更多。
廣發香港控股業務去年收入10億元
廣發證券是券商行業一線大公司,去年營業收入達215.75億元,凈利潤85.95億元,均居于行業前列。
廣發證券過去三年經營指標排名:
2017年年報顯示,廣發證券旗下有廣發期貨、廣發信德投資、廣發證券資管、廣發控股(香港)公司、廣發乾和投資、廣發基金等六大控股子公司。其中廣發控股(香港)公司是廣發證券海外業務控股平臺,下設廣發融資香港等五家全資子公司。此外,還有一些孫公司。
2018年2月,廣發控股香港完成了全資子公司廣發加拿大控股有限公司及廣發資產管理(加拿大)有限公司的設立。
2017年,廣發控股香港公司營業收入10.19億元,凈利潤3.2億元,相比廣發證券總體營收和凈利規模而言,還顯得比較小,提升空間較大。
近幾年來,廣發證券在國際化道路上頻頻發力。去年就聘任了沈明高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借以整合廣發本土和香港的研究資源。此番湯曉東的加入更是其國際化征程上的重要助力,從湯曉東的背景可以看出,其具有豐富的海外金融機構從業經歷。這一點對廣發證券來說,也是極有吸引力的。
湯曉東入職廣發證券之后,具體擔任何種職務,基金君將繼續保持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