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質押減值壓力短期緩解 券商業務大挪移化解風險
隨著市場各方力量的推動,A股市場昨日迎來久違的大漲,券商股全線漲停。不過,細究券商股漲停背后原因,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得以適度緩解,成為此次券商股大漲當仁不讓的主要因素。
減值壓力短期緩解
“今天大漲,讓我部兩單預警了的業務終于解除了預警。”一家上市券商深圳營業部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這位營業部負責人口中被預警的兩單業務,其實就是今年初該證券營業部承攬的股票質押。因為市場持續低迷,質押標的個股上周三已跌至預警線,但質押方已無質押品補充,如果再跌下去,觸及平倉線將被強平。
隨著這兩只標的個股昨日雙雙漲停,一舉收復了上周跌破的預警線。
來自多家券商的信息顯示,昨日股市大漲,前期因為股票持續下跌而積蓄的股票質押減持壓力,短期內得到明顯緩解,尤其是證券公司早期高價位承接的股票質押業務。數據顯示,昨日滬深兩市有250多只股票漲停,僅15只下跌。
上周以來,針對全市場股票質押風險,各方接連出臺相關政策。銀保監會允許險資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北廣深等多地國資數百億資金馳援A股市場;滬深交易所表態為平穩有效化解股票質押違約風險提供機制保障;部分地方證監局要求券商暫不采取強制平倉、司法凍結等措施,避免債務危機影響上市公司經營;證監會推出并購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允許募集配套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減少對股票質押融資的依賴程度。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隨著市場持續低迷,股票質押減值風險成為懸在A股市場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滬深兩市質押估算市值達4.44萬億元,共質押股份數6372.51億股。市場出現“無股不押”狀態,兩市僅69只個股未涉及股票質押。
記者調查發現,包括一些綜合實力前十的證券公司在內,一大批證券公司在此次大漲之前實際上已經暫停了股票質押業務。還在繼續從事股票質押業務的證券公司,內部對股票質押業務進行了多輪修訂,尤其是質押標的個股門檻一升再升,負債過高、業績不佳的個股幾乎全部被剔除出了質押標的池。
上演大挪移
不過,就在證券公司股票質押業務短期得以緩解的同時,也有部分券商趁機對前期高位承攬的股票質押業務進行“大挪移”,已適度釋放此前積壓的質押規模風險。
證券時報記者從北方一家大型上市券商處獲悉,該公司昨日趁機處置了好幾單股票質押預警業務。其中一單為今年年初承接的,到上周五股價已跌去50%觸及兩融預警線。昨日剛好漲停重新回到預警線之上,該券商與質押方協商后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將質押股份減持完畢。
此前,因為股價的持續下跌,不少被質押的股票跌破預警線甚至平倉線,部分質押方后續無法提供追加質押品,導致質押在券商手中的股票就成為砸在券商手中的“不良資產”。如何處置這些“不良資產”成為不少券商頗為頭痛的事情。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趁著昨日市場大漲,包括部分質押規模較大的大型券商在內,都在適當處置這些“不良資產”,一般主要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或者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
“在市場不好時,二級市場根本賣不出,今天(10月22日)大漲,漲停封單都很大,二級市場減持比較便利。”一家中型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分析,在市場不好時,別說二級市場減持難,就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九折甩賣經常都找不到對手盤,不得已最后被迫走估值更低的司法拍賣渠道。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早期在股票質押業務上大展雄風的券商,當下對股票質押業務幾乎暫停,或者新報項目延壓很久才前往推;而早期沒怎么承接股票質押業務的中小券商,反而是當下承接股票質押業務的主力軍。
“今年這市場對股票質押業務而言,越早期、股價越高風險也越大。”中部一家上市券商深圳分公司負責人的看法,代表了券商營業部層面普遍的看法。
他說,當下股票質押風險微乎其微,股票質押風險主要是前期高位承接業務的風險,現在這個是做股票質押、積累項目業務的最好時點。“我們公司內部現在就是這么籌劃的,把高位質押業務風險釋放后,重新在當前點位承接新的股票質押業務。”記者 桂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