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股活躍,游資歸來,ETF規模快速增長,這一連串的信號接踵而至,反彈真的來了?
ST板塊躁動
昨日,以ST股為代表的低價股表現活躍,ST板塊指數漲幅2.86%,為本輪反彈以來該指數單日漲幅第三次超過2%,顯示市場風險偏好的快速提升。
同時,成長股也獲資金追捧,創業板指數大漲3.47%,是本輪反彈以來該指數單日漲幅第四次超過3%。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多項重磅利好集中釋放,“政策底”已比較明確。以ST股為代表的低價股趨于活躍,預示A股估值中樞整體繼續下移的可能性已不大。游資等活躍資金入場跡象明顯,市場風格開始偏向成長股和概念股。
A股三大股指昨日盤中穩步走強,最終以較大漲幅報收。截至昨日收盤,上證指數報收于2630.52點,上漲31.65點,漲幅1.22%;深證成指報收于7832.29點,上漲183.74點,漲幅2.40%;創業板指數報收于1368.79點,上漲45.96點,漲幅3.47%。
盡管盤面上比較熱鬧,但存量博弈特征依然明顯,增量資金尚未大規模入市。統計數據顯示,昨日兩市共成交3391億元,相比上周略有增長,但增幅并不明顯。
ST板塊昨日再掀漲停潮。共有約50只ST股漲停,占ST板塊的近六成。有資深市場人士認為,此時的漲停對部分ST股來說,猶如“及時雨”,尚有十多只ST股的股價處于2元以下,如果這些個股再繼續下跌的話,可能會有退市之危。
成長股昨日也表現強勁,環保、軟件、電子設備等板塊漲勢兇猛。
環保股漲幅領先,碧水源和博天環境等多只環保股漲停;軟件板塊也重拾強勢,金證股份和萬方發展等多只個股漲停;電子設備板塊也漲幅居前,大華股份上漲7.23%、海康威視上漲5.43%。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政策底”預期明確,A股繼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海通證券表示,在“政策底”明確的情況下,市場下探幅度不會太大,而隨著利好因素的積累,市場信心也在逐漸修復,中期醞釀轉機。
部分市場人士表示,ST股漲停潮反映活躍資金正積極入場,低價股獲得了流動性支持,低價股回暖使得未來低價股繼續閃崩式下跌的可能性不大,進而也就阻滯了A股估值中樞整體繼續下移。
招商證券表示,當前鼓勵并購重組政策頻出,利好中小市值及所謂“殼資源”。
不過,隨著股價的上行,所謂“殼資源”的小市值特征也會越來越不明顯,其被炒作的邏輯也難以自洽,值得警惕。以恒立實業為例,在13個交易日拉出12個漲停后,公司目前市值已近37億元,已很難再被視為小市值的“殼資源”了。
游資重返市場
過去短短一周內,游資努力重返市場,盡管“妖股說”讓他們備感壓力,但他們的存在也為市場提供了寶貴的流動性。
10月30日,證監會官網在交易時段發布聲明,表示將優化交易監管,增強市場流動性。
這一消息在游資群體內產生強烈反響。對于這個突然而至的消息,沉寂已久的游資群體在過去一周內,先是將信將疑,后來疑慮逐步打消,小心試水者越來越多
“在此之前,我們的群里死一般沉寂,沒有人說話,而在消息發布的那天,我們的群就炸了,那一天的聊天,超過此前一年所聊的話題。”一位游資大佬W先生對記者說。
游資一向秉承短平快風格,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時間,W先生就入場交易。事實上,W先生已經離場有兩年多的時間了,今年10月中旬才被券商告知,他的賬戶已經從黑名單上被移除。
“本周進行了三次交易,第一次仍然收到了監管函,但后面兩次均沒有收到窗口指導或者監管函,交易環境的確在回暖。”W先生的感受也帶動了身邊的其他活躍資金入場。
多位以短線交易為主的活躍人士表示,通過一周的操作,他們發現所收到的口頭指導、警示函等的確正在減少。
游資的入場,加速了個股的流動性。
接受采訪的一位活躍資金人士表示,自己上周出手了三次,個股有買有賣,交投的活躍滿足了投資者對流動性的需求,買賣意圖均可以輕松實現。
個股的連板走勢,也被游資看做一段大行情啟動的標志。“自1999年以來,每次處于市場底部時,如果沒有連板是不可能啟動行情的。”一位游資客坦言,“5·19行情”是從東方明珠等個股的七連板開始的,2005年的牛市和2015年大反彈也均是從個股的連板行情開始的,只有大級別的連板行情才能點燃市場信心。
“以前市場小,七個板就可以啟動行情,但現在的市場太弱了,至少需要十個板以上的行情,才能啟動一段行情。”W先生說。
做多熱情充分調動
“當前就是一波反彈,對此大家觀點一致,所不同的不過是反彈的時間和高度而已。”一位資深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不管是短期機會還是長期底部,公募的做多熱情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各路資金正從不同方向源源不斷匯入股市,將年末的“吃飯行情”催化得更加火熱。
從近期ETF規模快速增長也能探尋大資金的動向。
眾祿基金資產配置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18年10月8日到11月7日期間,近500億資金涌入ETF,單月凈申購份額和總規模創下2004年中國ETF誕生以來最高紀錄。
在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徐猛看來,資金積極流入ETF是長期看多的信號,表明機構已經開始低位布局。但徐猛也提醒道,ETF持續大額逆勢申購并不意味著市場能立刻見底。他表示,從歷史經驗來看,ETF的大額申購并不是短線信號,而是更多地出現在市場筑底階段,短期內走勢或仍受市場情緒支配。(屈紅燕 陳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