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10時,經過參建人員不懈努力,國道234焦作至滎陽黃河大橋及連接線項目建成正式通車。該項目開辟了焦作及山西晉城方向至鄭州、洛陽以及豫中南地區的快捷通道,打通了焦作市南大門,對加快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經濟區建設進程、促進河南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國道234焦作至滎陽黃河大橋及連接線工程是交通運輸部第一批十三個PPP項目之一,也是我省“十一縱十一橫”普通國道網規劃內一條南北縱線和省重點建設項目,國道234焦作至滎陽黃河大橋及連接線工程,項目起點接焦作迎賓大道,路線向南跨沁河后與S309相接,設半苜蓿葉互通式立交,繼續南跨越黃河,止于滎陽市S312沿黃快速路,設全苜蓿葉互通式立交,路線全長 26.356公里,項目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新建特大橋11849.5米/2座,其中黃河特大橋10647.5米,沁河特大橋1202米。設計時速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3.5米/32.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全線設服務區、養護工區、超限站、監控中心、主線收費站各1處。批準概算總投資36.477億元。
國道234焦作至滎陽黃河大橋跨度大、投資大,大直徑超長樁基施工難。大橋全長10.6公里,其中主橋長3.8公里,全部采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現澆連續箱梁結構,采用懸臂現澆法施工。全橋僅縱向預應力達13960束284840根、全橋共計9880噸,預應力應用規模大;主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連續箱梁結構,主跨跨徑120米,單幅橋寬16.55米,全橋60個T構、60套120只掛籃同步施工,共計1800個節段,施工規模大;橋梁線形控制困難;樁基最大樁徑為2米,最大鉆孔深度超過100米,一次性混凝土澆筑體量大,風險因素多,措施要求十分嚴格。此外,還需要克服每年上游小浪底調水調沙、汛期洪水、主河槽頻繁游蕩等影響,以及全面做好黃河鯉魚保護區、黃河濕地保護區等保護工作。
為攻克施工技術難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河南焦鄭黃河大橋開發有限公司堅持黨建統領項目建設工作,把“支部建到項目上、把黨旗插到工地上”, 黨員干部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山東路橋等單位廣大參建人員凝心聚力、團結拼搏,在推進施工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辦法,在加快進度的實踐中調整方案策略,創新優化了0#塊托架及掛籃預壓配重方案、豎向預應力二次張拉工法和錳鋼合金吊帶替代常規精軋螺紋前吊帶等工藝,減少了施工安全風險,提高了項目建設工效,為跨河、濕地等特殊環境工程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經驗。同時,全面推行水穩碎石基層掛線攤鋪、瀝青路面全幅攤鋪、橋面鋪裝“四機聯動”,提高工藝技術水平,保證工程質量穩定,確保了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
焦作至滎陽黃河大橋是繼運寶黃河大橋、東明黃河大橋、官渡黃河大橋通車后,今年我省投入使用的第四座黃河大橋,也是今年我省投入使用的第二座普通干線公路黃河大橋。大象新聞·河南交通廣播記者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