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一種重要方式,現金分紅制度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近年來,隨著監管層多項舉措的積極引導,上市公司分紅率逐步提升。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1日,有71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年報,其中57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分紅預案,其中4家僅高送轉,571家分紅計劃包含現金分紅,合計分紅金額約7610億元。目前,13家上市公司分紅計劃已經實施完成。
證監會數據顯示,A股股息率已經從2014年的1.8%增加到2018年的2.4%,與美國標普500、道瓊斯工業指數大體相當。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以4月1日收盤價來計算,上述571家公司中,有101家股息率超過3%,31家股息率超過5%,南鋼股份以9.68%的股息率位居首位。
從分紅金額來看,有18家上市公司分紅金額超過百億元,10家超過200億元。其中,中行、農行、工行、建行、交行和招行6家銀行合計分紅約3472億元。另外,中國神華、中國平安、中國石化和中國人壽現金分紅金額也超200億元。
“股東投資上市公司獲取收益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持股獲得分紅,一種是通過股票交易獲得資本利得即價差收入。所以,分紅是股東獲得投資收益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建立持續的分紅機制和分紅預期,更有利于推動投資者對于市場的價值基礎形成共識,所以應該推動上市公司建立分紅常態化機制,增強分紅的持續性、穩定性和參與度。同時,也不能“一刀切”認為分紅就是好,不分紅就不好,需要針對不同上市公司的發展階段,分情況判斷。如正處于初創期和擴張期的上市公司,其現金流相對緊張,這樣的公司將現金投入到再生產和研發中,中長期會給股東帶來更豐厚的回報。
劉鋒表示,近幾年,隨著監管層的引導,上市公司分紅情況有所好轉,分紅的上市公司數量和股息率均有所提升。另外,新證券法增加了對上市公司分紅的規定,從政策上強化了分紅的透明度,可以防止分紅過程被大股東控制。以后上市公司分紅需要遵循公司的章程和程序進行,公司的分紅行為會越來越規范,也會越來越穩定。
劉哲表示,未來隨著價值投資理念的深入人心,機構投資者占比的逐步提升,資本市場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預計上市公司,尤其是市場份額相對穩固、企業發展相對成熟的龍頭公司,分紅比率還會繼續呈現上升趨勢。(見習記者 吳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