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證券公司的重要崗位,保薦代表人(以下簡稱“保代”)近期重回市場關注視野。“老保代”們將迎來大批新的競爭者。
為配合新證券法實施和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等,進一步規范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活動,近期證監會對《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保薦辦法》)進行了修訂。其中,個人申請保代資格時擔任過項目協辦人及通過保代考試兩項重要條件均被取消,替代為“非準入型的水平評價測試”。
2017年版的《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個人申請保薦代表人的條件主要包括,具備3年以上保薦相關業務經歷;最近3年內在當時辦法第二條規定的境內證券發行項目中擔任過項目協辦人;參加中國證監會認可的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且成績合格有效。
而本次《保薦辦法》明確提出,保薦代表人應當熟練掌握保薦業務相關的法律、會計、財務管理、稅務、審計等專業知識,最近5年內具備36個月以上保薦相關業務經歷、最近12個月持續從事保薦相關業務,最近3年未受到證券交易所等自律組織的重大紀律處分或者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重大行政監管措施。同時,中國證券業協會制定保薦代表人自律管理規范,組織非準入型的水平評價測試,保障和提高保薦代表人的專業能力水平。
此次《保薦辦法》取消保薦代表人“簽項目協辦人”與“通過考試”的前置條件,業內人士預計,保代的準入門檻將大幅降低,保代數量也有可能大幅增加。
自2004年至今,我國實施證券保薦制度已有16年,當時首批保代名單中共有609名入選,至2020年6月份保代人數已增至4094人。《證券日報》記者據證券業協會數據整理,目前有13家券商的保代人數超過100人,其中,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的保代人數均超過200人,分別為258人、245人。還有25家券商的保代人數不超過10人,最少的1家券商僅有1名保代。
隨著保代準入門檻的逐步降低,保代曾經的“金領”光環也逐漸褪色。不過,《證券日報》從獵聘網觀察發現,券商對保代需求仍然旺盛,不少公司均掛出保代職位招聘。在注冊制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券商逐步邁入“大投行”時代,保代還是必不可少的人才儲備。
近期,中山證券正在招聘保代,要求必須是擁有保代資格,不是“準保代”,再融資經驗豐富,可以接受長期在項目現場等條件,給出的年薪范圍為48萬元-84萬元。西南證券的招聘職位為投行西北部-資深投行業務人員(承攬或保代),要求年齡35周歲以下的同時,還需要擁有7年及以上金融行業工作經驗,擁有保薦代表人資格或短期落地的項目資源,給出的年薪范圍為9.6萬元-19.2萬元。同時,獵聘網獵頭發出的招聘中,某A類上市券商招聘職位為承做保代,任職要求包括“85后”,碩士學歷,有完整的IPO項目經驗,能夠獨立承做投行項目,目前的職級為SA、VP、SVP、D人選,給出的年薪范圍為54萬元-78萬元。另據記者觀察,獵聘網中目前招聘保代的年薪范圍最高的為某大型合資券商保代(項目負責人),為54萬元-108萬元。
對于《保薦辦法》提出“熟練掌握保薦業務相關的法律、會計、財務管理、稅務、審計等專業知識”將會具體如何認定,券商的保代招聘信息或許也透露出一些“門檻”。比如,某券商的投行保代招聘信息顯示,要求能夠項目挖掘、談判、交易結構設計、財務分析、盡職調查、估值及回報分析等,負責項目的執行,包括引進項目源、項目的進程控制、人力成本控制,對項目的質量及風險進行控制。(記者 周尚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