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清晨,石家莊下起小雨,交通廣播不停提醒:“送孩子的家長要提早出發,謹防雨天堵車。”家住碧景園小區的劉娟,卻按部就班地起床、洗漱,“孩子的幼兒園就在小區里,下樓就到,早晨睡到7點半,都不耽誤。”
一年前,劉娟還在為孩子入園發愁,小區配套園建成了民辦園,條件好,但是收費高,一個月2000多元托費,頂她半個多月的工資。讓劉娟驚喜的是,去年配套園被教育部門回收,辦成了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條件不變,教師不變,每月托費卻降到980元。“一年下來,可以省1萬多塊錢。”劉娟立即給孩子報了名,煩心事變成了開心事。
近年來,我省聚焦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有效增加城鎮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破解“入園難、入園貴”難題。以石家莊市長安區為例,目前已回收小區配套幼兒園45所,惠及幼兒上萬人,每個家庭每年減少學前教育支出9600元至12000元。
“入園難、入園貴”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民生問題。“十三五”以來,我省通過擴大普惠性資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質園示范引領等舉措,不斷提高學前教育整體水平和普及程度。
促增量。2018年至2020年,省委、省政府連續三年將幼兒園建設列入河北省20項民心工程,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辦園785所,超計劃完成85所。此外,今年年底全省將實現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
優存量。多渠道挖潛擴容,充分利用騰退搬遷的空置廠房、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農村中小學閑置校舍等資源,以租賃、租借、劃轉等形式舉辦公辦園;鼓勵支持街道、村集體、有實力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公辦園,在為本單位職工子女入園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普惠服務。
嚴監管。出臺非營利性民辦園(包括普惠性民辦園)收費具體辦法,依法加強對民辦園收費的價格監管,遏制部分民辦園過度逐利的現象。嚴格落實有關社會資本辦園的規定、“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的禁令,促進學前教育優質發展。
幼有所育,還要幼有優育。
“這是我們幼兒園準備的國慶節主題活動方案,大家給提提意見。”大名縣謝寨幼兒園園長周海波在微信群拋出問題,馬上得到響應,該縣第三幼兒園老師們紛紛幫著出謀劃策。
謝寨幼兒園曾經是一所校中園,“小學化”現象極其嚴重,上課一遍遍寫拼音、寫漢字、做數學題,孩子們厭學情緒較重。
轉機出現在3年前。為了進一步發揮優質園的品牌效應和示范引領作用,縮小城鄉園際差距,大名縣推行縣直幼兒園連鎖辦園+委托管理新模式,實施“1+X”組團辦園。在縣教育部門的“撮合”下,第三幼兒園和謝寨幼兒園成功牽手。不到一年,謝寨幼兒園就成了一所獨立的鄉村示范園。
謝寨幼兒園的成功逆襲,是我省探索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省在學前教育擴容量的同時,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辦園質量。
強化師資。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統籌工資收入政策、經費支出渠道,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同工同酬;民辦園參照當地公辦園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合理確定相應教師的工資收入。
優化生源。擴大學前教育專業公費師范生招生規模,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3+2”分段制、五年一貫制等學前教育專科學歷的幼兒園教師。
規范辦園。禁止各類幼兒園從事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實驗和活動,有效遏制幼兒園“大班額”傾向,對“小學化”傾向嚴重的幼兒園進行降級、降類處理,直至取消辦園資格。
此外,我省積極探索推行鄉(鎮)村級幼兒園一體化管理模式,引領帶動鄉(鎮)內公辦、民辦園和學前教育服務點共同發展,有力提升了農村學前教育質量。
截至去年底,全省幼兒園總量達到16559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7.3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99個百分點,幼兒園規模居全國第4位,跑出了學前教育的“加速度”。(記者 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