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3%,再次轉負。
1月CPI同比由正轉負
受食品價格漲幅等影響,2020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0.2%,由負轉正。1月CPI同比為何再次轉負?
“春節錯月導致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CPI由上月上漲0.2%轉為下降0.3%。”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解釋。
數據顯示,1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6%,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30個百分點。食品中,鮮菜價格上漲10.9%,漲幅擴大4.4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下降3.9%,降幅擴大2.6個百分點;雞肉和鴨肉價格分別下降10.7%和6.8%,降幅均有收窄。
另,非食品價格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8%,影響CPI下降約0.64個百分點。非食品中,交通通信價格下降4.6%,居住價格下降0.4%,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4%。
“據測算,在1月份0.3%的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1.3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0個百分點。”董莉娟指出,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3%,主要受服務價格同比下降較多所致。
據董莉娟介紹,2020年1月份恰逢春節,且疫情影響還未顯現,服務價格上漲較多。今年2月過春節,加之局部散發疫情影響,1月居民出行及一些接觸式服務消費均有減少,出行類服務價格同比下降較多,其中飛機票和旅行社收費價格同比分別下降33.2%和9.9%;其他服務價格同比也有所下降,美發價格同比下降1.3%,家庭服務價格同比漲幅從去年3.5%回落至今年的0.9%。
肉蛋菜“發飆”,食品價格環比上漲
“從環比看,受節日臨近、局部地區疫情和低溫天氣等因素影響,CPI上漲1.0%,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董莉娟說,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1%,漲幅擴大1.3個百分點。
食品中,蔬菜、雞蛋、豬牛羊等肉類價格大幅上漲是主要因素。
“受部分地區出現降溫及雨雪天氣影響,鮮菜生產儲運成本增加,價格上漲19.0%,漲幅擴大10.5個百分點;由于產蛋雞存欄有所下降,加之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雞蛋外銷,雞蛋價格上漲11.1%,漲幅擴大8.2個百分點;受節前消費需求增加、飼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豬肉、牛肉和羊肉價格分別上漲5.6%、1.2%和2.7%。”董莉娟稱。
不過,隨著國家加大豬肉、蔬菜等投放力度,市場供應有所增加,食用農產品價格逐漸企穩。據商務部監測,1月25日至31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比前一周下降0.5%。雞蛋、豬肉價格分別下降3.9%和1.7%;菜花、菠菜、西蘭花等17種蔬菜價格不同程度下降。
春節將至,人們最關心“菜籃子”穩不穩?“當前,我國生豬產能恢復勢頭良好,畜禽、果蔬、水產品生產穩定、供給充足,預計春節期間‘菜籃子’產品總體生產形勢較好,市場供給完全有保障。”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毛德智指出。
全年CPI有望先升后穩
2020年,“二師兄”價格起起落落,成為影響CPI變動的重要因素。近期豬肉價格再次下行。
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1月29日至2月5日,豬肉批發價格45.85元/公斤,環比降2.0%,同比降6.1%。
“2020年以來,在市場拉動和政策激勵雙重作用下,生豬生產持續加快恢復,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豬市場供應持續改善。”毛德智介紹,預計今年1-2月份生豬出欄比上年同期增長25%左右,后期供需關系將越來越寬松。
“季節性和天氣因素帶來的價格回彈在開春之后將逐步消退,高基數效應和豬肉價格持續下行將對整體價格形成下行壓力。”招商銀行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譚卓指出,全球經濟修復向好將帶動能源價格進一步回升。隨著經濟恢復常態,需求回暖疊加低基數效應將拉升消費,帶動核心CPI回升并對整體價格形成支撐,二季度開始CPI將逐步上行。
“總體來看,2021年我國的物價水平大概會保持溫和上漲,受上年同期基數影響,預計全國CPI漲幅會出現一個先升后穩的走勢。”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表示。 (記者謝藝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