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司法廳、省鄉村振興局共同印發《河北省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活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鄉村振興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堅強法治保障,助力鄉村振興。
《方案》以保障農村群眾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需求為重點,完善相關政策,整合服務資源,創新工作方式,健全便民措施,推進鄉村依法治理,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聚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更好地滿足鄉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增強鄉村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現鄉村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全覆蓋。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依托司法所推動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中心與司法所一體規劃、一體建設、資源共享。發揮司法所化解矛盾糾紛、法治宣傳、基層法律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功能,統籌提供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指引,為鄉村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補齊鄉村公共法律服務短板,引導、支持各類法律服務機構通過提供巡回服務、遠程服務等方式,向偏遠農牧區群眾提供公共法律服務。
保障困難群眾獲得優質法律援助。積極承辦涉及農民工和農業生產經營人員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工傷事故損害賠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案件,請求賠償因使用偽劣化肥、農藥、種子等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案件,請求因遭受污染造成種植業、養殖業損失及其他損失的案件;對農村高齡、失能、失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重度殘疾人,探索免予經濟困難狀況審查。深化“法援惠民生 助力農民工”活動,建立健全異地協作機制,依托中國法律服務網“農民工欠薪求助綠色通道”等平臺,及時受理農民工討薪案件,對于農民工討薪、工傷賠償案件申請法律援助,均免予經濟困難審查,即時受理即時審查指派,為農民工排憂解難。
促進法律服務多元化專業化。大力推進公證服務向鄉村延伸,依托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設立公證咨詢聯絡點,公布公證處地址、聯系電話、微信公眾號,提供24小時公證法律咨詢、業務辦理預約等服務。開展“司法鑒定機構進農村”活動。有計劃地推進鑒定機構進駐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為廣大農民提供及時便利的法律咨詢、司法鑒定指引等服務。推進鄉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嚴格落實村調委會每周一次、鄉鎮調委會每月一次的矛盾糾紛定期排查制度,及時發現各類矛盾糾紛風險隱患。對常見多發的矛盾糾紛,堅持抓早抓小、依法及時就地予以化解。
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開展主題普法宣傳,“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加強鄉村普法工作隊伍建設,創新鄉村法治文化建設。(通訊員李麗坤 記者蔡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