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印發《關于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為全面推動全省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意見強調,應該堅持“生態優先、綜合治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質量優先、節儉造林”的工作原則,通過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數量和質量并重,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科學、節儉、高質量開展國土綠化,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
高質量編制綠化規劃。意見明確,縣級以上政府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綠化相關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相銜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城市綠化規劃要滿足城市健康、安全、宜居的要求,合理布局城市綠環綠廊綠道。
科學確定綠化用地。科學劃定綠化用地,實行落地上圖精細化管理,依法依規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把張承壩上地區和燕山太行山區等重點地區宜林荒山荒地、未利用地、荒廢和受損山體、退化林地草地作為今后一段時期造林綠化主戰場,集中力量實施綠化攻堅戰,增加森林資源,提高生態承載力。
拓展造林綠化空間。拓寬城市綠化空間,對城市受損山體、水體進行科學復綠,結合老舊城區改造,采用拆違建綠、拆墻透綠、留白增綠、見縫插綠等方式,推進城市生態修復,持續完善城市公園體系,豐富城市公園類型,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做到應綠盡綠。
優化樹種草種結構。加大鄉土樹種草種采種生產、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力度,鼓勵使用鄉土樹種草種進行綠化,提倡使用多樣化樹種營造混交林,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合理選擇樹種草種,不斷優化樹種草種結構。
高標準編制作業設計。以國家、省級投資為主的綠化項目要科學編制作業設計,綠化項目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應對用地、用水、樹種草種選擇、技術路線等內容進行合理性評價,并嚴格監督實施。
科學選擇綠化方式。遵循生態系統內在規律,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宜飛則飛。深山遠山區,以自然修復為主,大力實施封山育林、飛播造林,大面積恢復林草植被。淺山丘陵區,以人工造林為主,集中力量開展造林綠化攻堅戰,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快速增加森林資源。
加強森林撫育經營。建立和完善綠化后期養護管護制度和投入機制,對新造幼林地進行封山禁牧,加強撫育經營、補植補造,提高成活率、成林率。建立健全森林經營制度,加強中幼林撫育經營,加大退化林修復力度,不斷優化森林結構和功能,不斷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記者喬婭 通訊員王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