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2021年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行動實施方案》,自9月1日至12月31日以“暖心助航 就創青春”為主題,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集中服務,進一步促進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
通知提出,通過實施實名服務,確保有就業意愿的2021屆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服務不斷線;通過實施常態化失業管理服務,使有求職意愿的失業青年及時得到針對性就業幫扶;通過實施服務攻堅,力爭青年失業水平穩中有降。
通知指出,本次行動服務對象是2021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和35歲以下登記失業青年(兩類服務對象以下統稱畢業生)。
此外,通知明確了以下六項重點工作。
一是加大征集崗位,加密崗位信息提供。各地要加大征集就業崗位信息,根據登記畢業生意愿、專業、技能等特點,點對點推介有技術含量、能發揮其專長的就業崗位,加密招聘活動組織頻次。舉辦全省“高校畢業季大型網絡招聘會”。各地要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云服務活動,圍繞熱門行業、重點企業、地方特色,聯合社會力量推出“直播帶崗”“直播政策”“新職業體驗”等線上招聘活動。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靈活組織現場招聘,舉辦三場省級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各市、雄安新區每月舉辦一次綜合性招聘活動,每周舉辦一次小型專場招聘活動,積極促進供需對接。常態化歸集崗位信息,做好本地與省級共享發布,做好學歷、專業等信息篩查,剔除無效信息,提升招聘精準度。
二是引導積極就業,啟動專項職業指導。組織一次職業指導師對口聯系社區活動,重點針對慢就業、緩就業畢業生,了解分析原因,通過面談或小組輔導分類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幫助了解就業政策、就業信息,掌握求職技巧,疏導求職心理,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進積極就業。開展一次制造業職業體驗活動,篩選一批先進制造、智能制造等實體經濟企業,組織現場參觀、從業體驗等活動,為畢業生提供觀摩交流、跟崗學習機會,增強職業認知、感受職業發展。
三是提升就業能力,集中開展培訓見習。高質量開展職業培訓,充分調動企業、培訓機構優質資源,開發一批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培訓項目,大力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培訓、技能研修培訓、以工代訓,增加新興產業、智能制造、現代服務業等崗位培訓,提高技術技能。對接產業發展和就業急需,擴大專項能力培訓,對有培訓意愿的畢業生應培盡培,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按照擴大就業見習規模的要求,抓好見習年度目標任務落實,密集組織見習對接,發布見習目錄清單和崗位清單,募集一批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政府投資項目等見習崗位,增加管理、技術、科研類崗位比例,舉辦見習宣傳推介、專場招募、雙向洽談活動,拓展實踐機會,優先推薦見習單位留用。
四是實施精準服務,扎實做好困難幫扶。依托求職創業補貼政策數據庫,建立建檔立卡脫貧戶、低收入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畢業生及就業困難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幫扶臺賬,針對不同困難狀況和需求,分類制定幫扶計劃,建立跟蹤回訪制度。對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實難以實現就業的,按規定利用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繼續開發設置臨時公益崗位 5000 個,用于安置就業困難的畢業生,確保零就業家庭畢業生至少一人就業,一對一幫助一批殘疾畢業生就業,支持一批長期失業畢業生融入就業市場。
五是規范市場行為,加大就業權益保護。加強對企業用工監督檢查,督促用人單位與招用的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依法約定試用期,規范勞務派遣用工。規范招聘市場秩序,加強用人單位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招聘行為監管,依法查處虛假招聘、“黑職介”、亂收費等違法違規行為,及時糾正招聘中的各類就業歧視和不合理限制性招聘條件,配合有關部門依法查處以求職、培訓、創業為名義的非法借貸行為。
六是注重宣傳推廣,強化就業政策落實。至少開展一次畢業生就業政策集中宣傳,采取多種形式將政策清單、補貼標準、申領流程、受理機構等向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廣而告之,做到報紙有報道、電視有影像、電臺有聲音、網絡有信息,營造促進就業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便利政策申請享受,對畢業生就業補貼政策依申請發放,推廣運用線上補貼申領平臺,對符合條件、提出申請的,及時兌現政策。(記者呂若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