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大氣污染精準治理能力,提高非現場執法和指揮調度水平,近日,河北省生態環境信息中心積極行動,開展大氣環境綜合監管指揮調度平臺建設,目前,該平臺已進入模擬試運行階段,取得初步成效。
完成全省涉氣數據資源的初步整合和統一。針對以往各個子系統在企業名稱、排污點位、排污數據等相互之間不對應、不匹配、不關聯等問題,逐一進行核對,基本實現已接入涉氣企業和重點排污單位的排污許可證數據、環評數據、動態數據庫數據、自動監控數據、分表計電等數據的對應和匹配,使所有數據達到名稱統一、單位統一、排污點位統一、排污數據統一,實現了子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完成現有所有監控資源整合。以露天禁燒視頻資源為基礎,整合了省直相關部門視頻資源,提高了露天禁燒覆蓋面。同時,開發AI識別算法,針對視頻資源覆蓋范圍內的建筑工地六個百分百管理、料堆管理、垃圾堆管理、裸露地面管理、新增建筑物管理,實現了問題自動識別、自動告警、自動推送等。
全面提升排污單位智能監管能力。通過對自動監控和DCS數據、分表計電等數據分析,可及時掌握鋼鐵企業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實現問題的自動提取、自動發現和告警。通過整合分表計電數據、DCS 數據,可針對自動監控超標(異常)數據進行原因分析及精準確認。通過數據分析及智能研判,從以往的人防+技防轉變為技防指導人防,提升了非現場執法能力。
全力開展空氣質量分析。通過對全省76個國控站、313個省控站、1967個市控站和210個工業園區空氣質量監測站數據綜合分析,自動推送各市小時均值、高值、預警高值和各個因子高值,能夠精準發現問題突出的鄉鎮、縣市區及突出的污染因子和環境問題。在此基礎上,可實現對各市大氣環境綜合整治效果的整體評估。
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加大數據和系統接入力度及終端人員接入力度,加強數據分析與研判,進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發現問題的準確率,為全省生態環境智能監管、精準管理、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記者高航 喬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