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43.5億立方米,占總任務的73%;深層、淺層地下水位分別同比回升1.19米、0.24米,超采區三分之二的縣地下水位實現回升,地下水位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記者從10月2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全省上下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持以“節、引、調、補、蓄、管”為抓手,聚焦目標任務,科學謀劃部署,優化治理路徑,精準施策治理,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介紹,2021年前三季度,我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呈現出治理政策法規日趨完善、水源置換項目有序推進、節水農業項目穩步實施、水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取水井關停行動成效明顯、治理措施和責任壓實落地6個突出特點。
2021年,我省先后召開超采治理行動領導小組會、現場會、調度會,對今明兩年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進行安排調度。同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考核與問責辦法》《河北省取水井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文件,頒布了《河北省節約用水條例》《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修訂完善了《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條例》等,為全面完成治理目標任務提供了政策遵循和法律保障。
持續引水抓開源。充分發揮引江引黃工程效益,盡可能多地爭取外調水量,利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按照多引多蓄、能置換盡置換的原則,統籌推進城市、農村、農業水源置換,最大程度減少地下水開采量。在城鎮生活和工業水源置換方面,2021年以來,江水利用量已達18.18億立方米,預計年內江水利用量可達22.22億立方米。在農村生活水源置換方面,2021年計劃新增農村生活江水置換人口818萬。在農業灌溉水源置換方面,已累計擴大地表水灌溉面積777萬畝,2021年計劃再新增159萬畝。
農業節水促增效。農業節水潛力較大,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壓減地下水超采量的有效措施。到2020年底,河北省累計實施季節性休耕200萬畝、旱作雨養75萬畝、非農作物替代52萬畝、退耕3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1400多萬畝,推廣抗旱節水品種和配套節水栽培技術3400多萬畝。另外,2021年,河北省計劃新增旱作雨養100萬畝、淺埋滴灌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120萬畝、退耕10萬畝。
引蓄并舉多補水。開展生態補水、回補地下水是彌補地下水虧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截至目前,河北省已引江調水28.9億立方米,引黃調水10.23億立方米,預計到2021年底,全年引調江水可達34億立方米。另外,河北省已累計實施生態補水90多億立方米,監測顯示,60%至70%的水量回補到地下。通過河道補水和引黃調水,形成有水河長3943公里,水面面積20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河段實現常態有水,河湖水生態面貌為之一新。
嚴格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堅持總量控制、嚴格許可、有序關井、精準監控,堅決把緊地下水開采的“總閥門”。據介紹,我省嚴格許可審批,從源頭管控地下水開采,2021年計劃關停取水井7.1萬眼,截至目前,已關停6.6萬眼。另外,河北省共布設水量在線監測點9419個、地下水位監測站點3151個,提升了地下水資源動態精準管理能力。
我省把地下水水位回升作為衡量超采治理成效的硬性指標,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壓力傳導、責任落實、工作到位。2021年以來,對一二季度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城市水源置換、引江水利用等超采治理重點工作進展連續排名靠后的9個縣市區政府的分管負責人進行了約談提醒,有力推動了超采綜合治理工作。接下來,我省將以農業節水、水源置換、生態補水、全社會節水、取水井關停等為重點,堅定信心、統籌協調,精心謀劃、精準施策,高質量完成超采治理各項任務,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記者賈宏博 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