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立方米空間部署12萬顆發光點燈源,燈珠采用5cm小間距設計,每點可360度高亮發光,光立方疊加多媒體實現了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燈光效果展示。”7月13日,走進安次區龍河高新區國內首個融入“智慧博物館4.0”理念的中國宏泰現代工業設計展示中心,科技創新氣息撲面而來。
近年來,我市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依托毗鄰京津的獨特區位優勢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推動形成“京津研發,廊坊孵化轉化產業化”新格局,加快構建“2 1 6”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產業創新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今年1至5個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1.2%。一季度,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優化為6.8:34.3:58.9。
壯大創新主體,打造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地。今年前5個月,全市新增規上高新技術企業7家,總數達到324家;新增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79家,總數達到6119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24家,總數達到377家。在今年科技部首次開展的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中,我市通過186家。
廊坊市欽縱機電產品制造有限公司是近兩年我市培育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杰出代表。“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工藝技術已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是國家航天五院、沈飛工業集團等機構的認證供應商和長期合作伙伴。”公司董事長朱寶濤介紹說。
在我市產業創新之路上,創新平臺的搭建為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引擎”。以列入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國家創新平臺為契機,建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平臺498個,每年全市60%的專利申請來自研發平臺,2015年以來累計開展科研項目9158項,通過技術創新新增產值610億元,新增利稅45億元。全市建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各類孵化平臺119家,孵化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和創業團隊超過2000個。
作為河北省首批特色小鎮,永清云裳小鎮著眼產業創新,全產業鏈布局,覆蓋服裝設計、制作、展示、銷售等各個環節,重點打造“大數據服務中心”“設計師孵化中心”等六大功能平臺,將科技創新與創意設計融合,推動服裝產業創新發展。此外,我市還重點扶持華夏“太庫”、宏泰“泰智會”等民營經濟龍頭企業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國、韓國、德國、芬蘭等地建立35個域外創新創業平臺,引進對接國際最新技術成果。
按照北中南三大板塊,我市精心布局高新產業園區建設。北部依托燕郊高新區、大廠高新區、香河開發區,形成緊鄰京津、協同發展的北部產業聚集帶。中部依托廊坊開發區、固安高新區、龍河高新區、廊坊高新區、亦莊·永清高新區,形成圍繞市區、高端發展的中部智能產業聚集帶。南部依托霸州開發區、文安開發區、大城開發區,加快工業機器人應用和數字化車間改造,推動傳統優勢產業邁向中高端。
在政策上,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了以“1 4 N”為代表的支持科技創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30多項,今年又制定印發了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此外,擴大科技創新領域各類創業投資資金規模,積極打造流程最優、時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好的“四最”營商環境,壓減審批環節77項,審批效率提高68%以上。
良好的發展條件,促使一大批新興產業集群在廊坊迅速崛起。潤澤國際信息港、中國聯通華北基地、華為、富智康、京東等“大智移云”龍頭企業持續壯大,京津冀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投入使用,總投資280億元的AMOLED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京東集團跨境電商保稅基地項目已正式投入運營,總投資324億元的京東集團電子商務集群項目、總投資220億元的夢廊坊國際康樂旅游港正在加緊建設。全市大數據企業已發展到100余家,機柜2.6萬架,在線運行服務器51萬臺。
“選擇廊坊,不僅因為區位優越,更重要的是這里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讓我們得以迅速成為京津冀地區行業領跑者。”中國(廊坊)虛擬現實產業加速器入駐項目麥邁科技總經理田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