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出18項措施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
8月5日,全市經濟推進會議亮出我市今年上半年經濟成績單:今年上半年,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83.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4.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7.3%;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優化為7.0∶37.1∶55.9……同時,推進會議分析了全市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著力找出“病根”,并及時開出“處方”,推出《關于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18項措施》,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
這18項措施,是全市上下奮力開創新時代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廊坊新局面的強有力保障。
抓項目促投資。通過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和推進重大產業項目3項具體措施,確保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千方百計加快全市1161項已開工建設的項目,對456項計劃開工建設的項目,千方百計落實建設條件,力促早開工快建設。重點抓好38項省重點項目、140項市重點項目、109項集中開工項目,確保全年省、市重點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達到100%;重點抓好道路交通、城建工程、生態治理、煤替代收尾工程、中小學建設、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項目。推進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推進京東電商運營及結算中心、京東北方云計算中心、華為大數據中心、益海嘉里、“只有紅樓夢”等重大項目盡快落地開工。
抓財稅促增收。通過強化收入組織、加快支出進度和強化稅費管理3項具體措施,確保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強化組織收入,切實摸清全市稅源和費源,深入挖掘新的財稅增長點。加快支出進度,強化預算單位預算編制主體、預算執行主體責任;加強預算支出分析和考核,督促加快支出進度。強化稅費管理,強化企業增值稅、所得稅等重點稅種管理,進一步加大對地方稅種的征管力度;強化新奧、華夏、榮盛等總部經濟稅收帶動作用。
抓產業促升級。通過抓好重點工業企業、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重點服務業3項具體措施,確保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以上、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抓好重點工業企業,實施精準幫扶,組織開展政府與企業面對面、企業家進高校重點企業服務活動,扶持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抓好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著力抓好第6代AMOLED、京東方、精雕數控機床等重點企業生產運行。抓好重點服務業企業,加強與華為、中興等國內知名企業的務實合作,推動京東跨境電商項目盡快投產運營。
抓需求促增長。通過擴大消費需求、擴大利用外資和擴大外貿進出口3項具體措施,確保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進出口增長9%。擴大消費需求,重點支持京東、富聯網、明珠等企業提升銷售規模;圍繞家具制造、磨具、保溫材料等優勢領域,加速實體產業和平臺經濟深度融合;做好節假日促銷活動,推進15個便民市場工程加快建設。擴大利用外資,積極推動一批大企業大項目,以及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推動一批先進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轉化產業化。擴大外貿進出口,積極參加各類重大專業展會,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依托我市重點產業,支持企業積極穩妥“走出去”。
抓創新促發展,包括著力服務創新主體和推進園區創新2項措施。服務創新主體,結合“雙創雙服”活動,協調解決在創新發展中遇到的融資難、引進人才難等問題,每月組織一至兩次銀企對接活動,不斷壯大創新創業投資資金、引導基金和科技創新券資金規模;落實國家《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要求,8月份研究出臺人才引進和戶籍改革相關政策。推進園區創新,加快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投產見效快的高質量項目;強化園區考核力度,對綜合考核滯后的園區,實行預警、追責和退出機制。
抓機制促保障。通過強化黨的領導、政府協調、調度機制、督導問責4項具體措施,奮力實現全年經濟目標任務。強化黨的領導,進一步強化黨委抓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堅定不移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強化政府協調,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確保項目盡快落地、加快實施。強化調度機制,對重大項目建設隨時調度,事不過夜。強化督導問責,制定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約談問責辦法,重點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服務業增加值增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對主要經濟指標排在末位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實行通報、約談、追責等相關問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