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順應群眾期盼辦好惠民實事
大廠回族自治縣永安里社區居民王德貴因肺部疾病,長期在北京胸科醫院就診治療。今年5月起,大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正式接入國家人社部全國異地住院直接結算平臺,實現了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此外,廊坊市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還為他報銷了12524.99元,雙重保障讓王德貴得以安心治病,沒有因病致貧。
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以民為本、民生至上的原則,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一件接一件的民生實事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243.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6%。
去年7月份,我市全面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補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孤兒救助、低保家庭高中生補助6項社會救助標準,其中5項達到了全省最高標準,且在全省設區市中率先實現民生保障標準城鄉一體化,受益群眾總數超過7萬人。
我市高標準落實各項養老服務業發展扶持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政府與社會共建、公辦與民營互補、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我市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深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專項活動,不斷向機關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基層服務平臺等輸送人才和勞動力。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1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065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45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2.07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由89%提高到96.2%,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2.5%以內,連續多年保持全省最低。
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截至目前,廊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319.03萬人,參保率保持全省領先。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人數分別達到411.85萬人、64.35萬人和30.78萬人,五項社保基金總體保持收大于支,工傷保險實現所有用人單位全覆蓋。
據介紹,目前我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04戶、6113人,針對貧困人口主要是因病返貧等情況,制定一戶一策,開展精準幫扶,實施健康脫貧、助殘脫貧、教育脫貧、危房改造脫貧、社保兜底脫貧、產業就業扶貧六項專項行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以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我市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推動文化生產消費兩端發力、文化事業產業兩翼齊飛,推動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全力打造“鄉鎮半小時文化圈”和“農村十分鐘文化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惠及城鄉。
我市持續抓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順利實施12家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取消藥品加成。扎實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覆蓋全市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全力開展“健康廊坊·健康家庭”建設,支持、引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有效開展,讓每名家庭成員都能夠享受到“覆蓋全人群、全業務、全生命周期”的精準健康照護。
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我市加快與京津高水平醫院合作步伐,51家基層醫療機構可直接與北京阜外、北醫三院等三甲醫院知名專家進行在線實時會診。全市7所三級醫院均與京津醫院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與北京部分市屬醫院建立了雙向轉診制度;全市20余家二級醫院與京津醫療機構建立了遠程查房、遠程會診、同質化培訓等長期合作關系,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帶來的巨大成果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