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不是強行扶貧,給錢給物只能解決一時之困,要想讓貧困戶長久脫貧,必須扶起他們的‘精氣神’,讓他們樹立信心,看到生活的希望。”作為幫扶責任人,大城縣人大辦的劉紅臣有自己的幫扶思路。
劉紅臣,是大城縣廣安鎮李王只堡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艷輝的幫扶責任人。了解相關情況后,劉紅臣立即與鎮、村干部一同協商,針對李艷輝一家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幫扶計劃。
李艷輝,今年35歲,患有白血病;妻子李煥今年36歲;大兒子李子軒今年12歲,正在讀小學;小兒子李梓玥今年6歲,正在讀幼兒園,屬于因病致貧家庭。因治療需要,李艷輝每兩個月就要做一次化療,花銷極大。為給李艷輝治病,已經有10多萬元的外債了。一家四口的生活非常困難,一度失去生活的希望。
2017年12月份,劉紅臣通過在微信群發布“水滴籌”進行集資救助,共籌資29000多元,為李艷輝一家解決了燃眉之急。隨后又聯系相關部門,幫助李艷輝一家落實相關政策?,F在李艷輝的住院報銷比例提高到92%,極大解決了住院花銷大的問題。
在解決了看病花銷大的問題之后,劉紅臣就想著怎么讓李艷輝一家增加收入。“要想過好日子,必須得有收入才行。”劉紅臣了解到李艷輝生病之前在本村的車床廠上班,懂車床加工技術,立即和鎮、村干部積極協調村內車床加工企業,為李艷輝免費資助了3臺車床,并為他聯系了加工業務訂單。
“干部結對幫扶真好,不僅幫我扶來了產業,還扶起了信心,我對以后的生活充滿希望。”現在,李艷輝靠車床加工每月收入可達2000多元。目前,李艷輝家原來的4間D級危房已經重新翻蓋完成,窗明幾凈。他還與廊坊正張食用油有限公司簽訂了股金分紅協議,每年可穩定收入560元。
穩定的收入,不但讓李艷輝一家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全家人的精神面貌也是煥發一新。“花銷變少了,收入變多了。照這樣下去,我們一家人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李艷輝和妻子深信,他們家一定會脫貧,并慢慢富裕起來。(記者 楊雅淇 通訊員 徐祺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