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改革開放看廊坊”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多年來,我市以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建設成果為抓手,緊盯“增綠、提質、添彩”三大主攻方向,積極推進我市園林綠化建設工作,全力打造京津冀交界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增長極”。截至目前,我市城區已基本形成了“點上綠色成景,線上綠色成蔭,面上綠色成片”的城區綠化格局,整個城市打上了綠色底紋。2011年至2017年,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增加394.14萬平方米,增長14.2%;公園綠地面積增加139.62萬平方米,增長20.7%;綠地面積增加401.97萬平方米,增長15.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1.22平方米,增長9.4%,各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廊坊變成了一座真正的綠色生態城市。
大型公園建設突飛猛進。近年來,自然公園西區、丹鳳公園、瑞豐公園相繼建成,為市民游玩休憩增添了新去處。2018年,我市從苗圃基地劃出600畝土地進行植物園(一期)建設。游園節點建設成果顯著。廊坊大力推進街頭游園建設,新建提升街頭游園30余個,老天橋公園、翰墨園、儒園、牡丹園等一批極具特色又彰顯濃厚文化色彩的游園相繼建成,具備休憩功能的同時,弘揚了民族文化,滿足市民懷舊情結。成立了游園管理處,對64個游園廣場實施集中統一管理,管護面積達30萬平方米。此外,在多條主干道路口破硬建綠,新建特色節點80余個,種植喬灌木及地被花卉,修砌花壇,鋪設草皮,建設面積3萬平方米。為突出月季市花主題,2018年,我市投資5000萬元,高標準打造由1個主要展區、5個關鍵節點、4條重要道路、8個公園游園構成的月季展,深入挖掘月季文化和悠久的栽培歷史,對丹鳳公園主展區70余個品種全部掛牌展示,講好“月季故事”,讓50余萬株月季“芳浸廊道”。
我市大力實施道路綠化工作,建成城市綠廊綠道55公里,為廊坊城市繪制出靚麗的綠色線條。特別是藝術大道、西南環線兩條生態景觀大道,彰顯國家級園林城市“大氣、精致、生態、藝術”的特有意境。另外,主次干道、城市出入口、迎賓線綠化顯著提升,西出口廊涿引線綠化提升12.6公里,在中央隔離帶和道路兩側共15萬平方米空地內加濃加密加色彩;北出口路段綠化提升2.3公里,兩側各拓展20米,新建8萬平方米景觀林帶,在與北京交界處高標準建設5000平方米景觀節點。鐵路沿線兩側增加了綠化景觀帶,全長30公里,綠化面積達40萬平方米。
此外,我市把廣場、停車場、單位庭院、居民社區等作為主戰場,栽種冠大蔭濃的常綠大喬木和形式多樣的花灌木,讓市民接近綠色、走進綠色。截至2017年底,市區共有居住小區216個,用地總面積1130.1公頃,綠地面積375.8公頃,平均綠地率為33.25%。其中省級園林式居住小區57個,市級園林式居住小區97個。市區共有機關、企事業單位159個,用地總面積725.4公頃,綠地面積244.1公頃,平均綠地率33.25%。其中省級園林式單位66個,市級園林式單位139個,社會綠化總量和質量均實現跨越式發展。(記者 馬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