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改革開放看廊坊”新聞發布會獲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市在農村率先實行了以“大包干”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激發了全市300多萬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農業供給能力實現新提升。
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堅持依靠科技、優化結構、提高品質,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不斷增強。2012年以來,全市糧食年播種面積均在450萬畝以上,保持了基本穩定,基礎地位依舊穩固。2017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151.79萬噸,比1978年增長768.15%,年均增長19.2%。糧食單產由248公斤,增長到341.5公斤。
蔬菜產業迅猛發展。構建形成現代蔬菜產業新格局,把廊坊打造成為京津冀地區精品蔬菜生產基地,精深加工基地,蔬菜物流集散基地,蔬菜產業走出了一條規模化、設施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之路。2017年全市瓜菜播種面積137.35萬畝,總產量562.51萬噸,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93.98萬畝,總產量474.62萬噸。蔬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
生態高效畜牧業成效明顯。以發展精品型、效益型現代養殖業為主攻方向,“十二五”以來,建成了生豬、肉牛肉羊、奶牛、蛋雞、禽肉五大優勢畜產品生產區,全市共創建畜禽養殖示范場180家,漁業示范養殖基地(場)12個,肉、蛋、奶產量供給穩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