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女士乘坐K7746次列車從石家莊到達廊坊,看望已定居廊坊近6年的女兒。6年間,每周一次往返石廊兩地,她也見證了廊坊北站公共衛生間的變化。“這座公廁如今外觀別致、設施齊備,衛生打掃得整潔干凈,而且是24小時開放,與過去相比是全方位‘升級’了!”
記者從市財政局和市環衛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一年徹底解決主城區廁所數量嚴重不足問題”的工作要求,在主城區現有廁所146座的基礎之上,全年投資4920萬元,新增廁所129座(市區97座、廊坊開發區32座),改造提標廁所30座。截至目前,市區共有各類廁所275座(土建類廁所129座、裝配式廁所87座、移動式廁所59座),全部已建成并陸續投入使用,達到了每平方公里4座的設置標準,補齊了廁所總數的短板。
在公廁硬件設施建設改造中,第三衛生間、無障礙設施、新風除臭系統、增壓節水裝置被廣泛應用。掛衣鉤、置物板、殘疾人扶手等人性化設施也在細節處體現著公廁服務功能的提升。在廁所管理方面,打破定時開放的“老傳統”,實現24小時全天候開放;從廁內外保潔到設施檢修實行規范化管理,保證用廁環境;引入“互聯網+廁所”信息技術,開發公廁電子地圖及手機APP,為市民及外地游客用廁提供便利。一系列的軟硬件建設,使現在的公廁成為了城市的一扇文明之窗。(通訊員 劉振 陳穎 記者 郭京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