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造林綠化力度,總體綠量顯著增加。截至2017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和城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0.66%和46.2%,居全省平原市首位。森林、綠地對改善全市城鄉生態環境,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構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京津保生態過渡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突出貢獻。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綠化品質,真正實現與京津雄綠化的零梯度對接,打造廊坊森林品牌,我市堅持優選原則,著力優化樹種結構,在“森林面積不減少,綠地覆蓋不降低”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引導、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的辦法推進現有林地(綠地)樹木(植物)品種更新和結構優化,精準提升森林綠地品質,構建品種多、結構優、景觀美、效益高、功能強的良好森林、綠地生態系統,深入推進綠色廊坊、美麗廊坊建設。
堅持有序推進。林木覆蓋率不降、生態環境改善是樹種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前提和底線。我市積極制定科學的森林經營方案,因地制宜明確經營目標,采取滾動式更新方式,嚴守林地、綠地資源不減少的底線,循序漸進,精準實施,精準更新調整。
堅持鄉土主導。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我市將通過選用優良品種(系),優勝劣汰,鞏固保護好鄉土植物資源,始終保持鄉土良種栽培經營的主導地位。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因地制宜進行生態景觀和林種樹種結構配置。
堅持多樣引種和因區選樹。根據氣候、土壤、水源等條件,科學引進名、特、優、珍樹種,在一定區域內先期試驗現察,成功后逐步選用推廣,進一步豐富城鄉綠化植物品種,形成城市和農村各具綠化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同時,北三縣(市)以風景園林生態樹種為主,以經濟林樹種為輔;中部四縣(區)和廊坊開發區鄉村以采摘、觀光等經濟林樹種為主,以風景園林樹種為輔;南部三縣(市)以抗逆用材林、特色經濟林樹種為主,風景園林樹種為輔;市區城區和園區、廊坊開發區則注重體現城市文化、企業文化內涵,以特色、長壽、美觀樹種為主,以灌木、草本植物為輔。
堅持調優調強和多效合一。從解決樹種單一、結構單純、林景單調等問題入手,注重闊葉與針葉,綠葉(枝)與彩葉(技),有花與無花,喬木與灌木,樹木與花草等植物的選用與配置,使其在不同區域、不同部位形成特色森林、綠地景觀。同時,突出林木的生態價值,把樹種選用配置與森林、綠地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緊密結合,兼顧樹木的生態、經濟、保健、美化、文化等多重效益。通過生態林和商品林協調發展,推進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記者 滕佩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