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市氣象局召開了2019年全市氣象局長會議,全面總結我市2018年氣象工作的亮點和重點,對2019年全市重點氣象工作任務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2018年全市氣象部門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推動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氣象現代化建設,我市綜合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水平達到新高度,氣象服務保障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效益凸顯,氣象基礎業務現代化程度持續提升,氣象社會管理水平更加科學高效。
2019年,全市氣象部門將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歷史機遇,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廊坊作出新貢獻。繼續提升我市綜合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開展全市雷電、暴雪、大風、低溫凍害等災種的精細化災情數據普查,繪制我市基層氣象災害風險地圖。推進氣象災害防御決策指揮平臺的建設應用,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的防范應對工作。實施“廊坊市設施農業智能氣象服務建設項目”,提升我市實驗基地建設標準,在我市全境布設設施農業氣象觀測網,細化設施作物觀測內容,分類建立設施農業氣象災害指標,建立廊坊市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數據平臺。繼續深化“通武廊”(通州、武清、廊坊)、“靜滄廊”(靜海、滄州、廊坊)、“京津冀四縣區”(平谷區、薊州區、興隆縣、三河市)區域聯防合作,促進京津冀協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水平。
同時,做好我市經洽會、風箏節、農交會等重大社會活動的氣象服務保障。圍繞我市“京津樂道 綠色廊坊”城市品牌,探索應用遙感等信息技術,建立設施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精準化”“分眾化”的智慧生態氣象服務新模式。開發與鄉村休閑、騎行競技等旅游品牌相匹配的特色鄉村旅游服務產品,提升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服務科技支撐能力。依托《廊坊市環境氣象與預報預警業務系統平臺》,繼續開展全市10個縣(市、區)分站點大氣污染氣象擴散條件預報分析業務,將空氣質量預報時效延長到7天,提升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氣象保障綜合能力。(特約記者 馬啟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