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9點至晚17點,晚19點至次日6點,我們的灑水車輛不間斷工作,對主城區道路面源管控。”3月22日,正在市區廣陽道與西昌路交口進行灑水車輛指揮調度的廣陽區環衛局機掃中隊中隊長馬勁松介紹。
針對降塵量1月份以來不降反升、全國排名落后的嚴峻形勢,市住建局就主城三區的環境衛生和建筑工地管理議定了新的考核辦法,嚴防管控,助力打贏保“控塵量”攻堅戰。
市環衛局強化主城三區道路面源管控,天天有評比、天天有調度、天天有檢查。每天在工作群里點出問題轄區、問題街道、問題小街巷、問題城中村。每月評選出環境衛生管理10條最好的街道、10條最差的街道、10條最差的背街小巷、10個最差的城中村,在媒體予以公布。
綜合主城三區環境衛生考核情況,對月排倒數第一的,公開通報批評;連續兩次倒排第一的,由市住建局約談三區建設、環衛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和分管負責同志;連續三次倒排第一的,提請市政府領導約談主管區長(分管副主任),并建議三區問責相關人員。
對每月倒排第一的兩區政府和廊坊開發區管委會處以罰金,將通報情況提交市財政局,在年終結算時一并扣除。將年終所扣除的全部罰款,按照60%和40%的比例,分別獎勵給年終考評位列第一和第二的三區政府部門。
與此同時,在市大氣辦專家組的指導下,市環衛局借助天氣轉暖的有利時機,組織三區環衛部門利用一周時間,開展聯合“洗城”行動,每天出動洗地車118輛、吸塵車86輛、灑水車27輛、小型路面養護車64輛,通過“機械化吸塵、濕掃+道路沖洗+人工保潔”的人機高效配合模式進行立體化降塵作業,集中對主城三區主次干道的機動車道、自行車道及人行便道進行沖洗,對外環線進行沖洗濕掃作業,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有效降低了道路積塵負荷量。
為鞏固“洗城”行動成果,市環衛局集三區環衛之力,在主城區持續開展霧炮及灑水降塵、便道及輔路沖洗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路面積塵量,全面提升城市道路潔凈度。
此外,為提升主城區整體凈化水平,市環衛局聯合三區環衛部門相繼開展兩次衛生死角集中治理活動,抽調部分清掃保潔人員和多臺裝載機、自卸車,按照從市區向外圍推進的步驟,對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外環線周邊各類垃圾進行逐步清理。兩次活動共清理各類垃圾雜物3000余噸。(記者 劉艷芳 實習生 黃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