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3年預期偏差
在2021年與2022年,我們見證了超預期的產能恢復和超預期的產能去化,價格的上漲幅度和下跌幅度均超出了市場的預期。市場進入2023年,從前期能繁母豬的存欄來看,2023年大方向是一個產能恢復年,并且在2022年市場補欄情緒整體較為謹慎,因此大方向上來看,2023年當前時點看到的供需矛盾是小于2022年的,預計今年豬價的全年波幅較去年相比將進一步收窄。盡管如此,2023年小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預計小的預期偏差將不斷產生,并且這些小預期偏差可能會在短期內收到市場情緒的催化,不排除也會形成較大的價格波動。
(資料圖片)
我們把價格的因素拆分成供給因素、需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供給因素關注滾動生產、投機生產和體重問題;需求因素關注季節性因素和新冠因素;政策性因素分為收放儲調節和其他因素。當前來看,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有四個:①短期大豬壓力消化了多少?②2022年3月的深度虧損減量多少?③2022年5月開始的復產是否能夠及市場預期?④消費恢復路徑如何演繹?我們把這些因素分成圖上的幾個時點。春節前,關注幾個問題:2022年3月的深度虧損下,去產問題如何體現?短期大豬消化進度如何?春節前的需求能否拉動?春節后到3月份,關注幾個問題:春節前大豬能否出清?投機性配種的意愿會不會下降?淡季需求怎么樣?新冠因素的需求拐點會不會出現在3月?3-5月,重點關注產能恢復初期恢復狀態怎么樣?5-10月,關注前期市場進入盈利期產能恢復的幅度,市場的三次預期轉換對基礎性存欄的影響。10月之后的能繁當前還沒有數據,后期市場的變數再觀察,四季度的需求旺季很可能還會伴隨壓欄等因素。此外,還要關注政策性因素,預計2023年供需矛盾減小的狀態下,政策調控的效率會有明顯的提高。整體來看,在2023年產能恢復的大背景下,今年上方大概率是有頂的,而下方的底部不好說,下方的底部取決于投機性生產的邊際幅度。從周期視角來看,我們通常看周期還是從供給端去看,我們整體上半年還是按照上行周期來對待,下半年以下行周期來對待。上半年的上行周期需要關注消費,如果當前消費弱勢的狀態沒有明顯的改觀,上行周期將會被平滑。下半年看供給,關注市場的供給恢復會不會超預期演繹,并且下半年四季度可能也存在很多變數。
二
從能繁母豬看待滾動生產的節奏
從官方的數據來看,能繁母豬存欄量低點出現在2022年4月,隨后開始進入持續增長的狀態,對應出欄壓力的低點為2023年2月。我們從其他草根調研的渠道來看整體也是大致呈現出這樣的趨勢,這個問題基本是市場的共識。但能繁的這種增量不意味著出欄壓力增長的嚴格對應。如果我們不考慮消費的問題,單從可出欄頭數的角度來看,每年春節后是一個低谷,到下一年的春節屠宰量是逐漸上升的,大多數情況下豬肉的庫存是較為穩定的,那就說明各個市場參與主體的生豬的供給是針對潛在需求的預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最起碼我們不能認為,因為能繁母豬的轉折對應的出欄拐點在不遠的未來,所以3月的生豬出欄要比當下春節前的出欄還要多。
未來還是關注滾動生產和投機性生產的兩個問題,滾動性生產預計以節后為基點,大方向是一定穩定的增長的狀態。而投機性生產的量可能會呈現出一定不均勻分布的狀態,并且投機性生產的量會根據盈利預期做出靈活的體重調整。從投機性生產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關注幾次市場預期的改變:2022年6月下旬,2022年10月上旬,2022年11月末到12月,市場預期的改變可能會對于投機性生產節律造成顯著的影響。
一
短期關注大豬壓力和消費問題
當前市場有兩個矛盾:大豬的壓力和全行業的虧損。這兩個矛盾如果換在了一個別的品種上,是能夠互相抵補的。比如,對于一個工業品而言,當前庫存壓力大,市場陷入虧損,市場可以通過短期的減產來削減供應,進而解決這個矛盾。但生豬的短期供應沒有辦法調節,市場如果選擇當前去減產,減得是未來10個月之后的產量,是無法解決當前的矛盾的。全行業虧損的問題,對于養殖端而言能夠做的只有挺價,但在大豬壓力下,挺價又挺不動,出欄價格就要跌,不出欄供應就后移,當前的大豬壓力還是一個核心的問題。
整體回看近期的邏輯,之前對于節后的判斷,更多的都是想去跳過當前的事實,去直接對節后的狀態預期。因為從往年來看大豬的問題都會在春節前去解決,市場可能去基于當前的悲觀狀態去對未來線性外推,當前的悲觀不等同于未來的悲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在不斷印證前期壓欄的量級,并且終端消費的短期沖擊影響了大豬的消化進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節旺季的市場窗口逐漸在縮減,大豬存量暫時還無法出清,部分散戶處在一個躺平的狀態,節前消化不了就放到節后去消化。
當前幾個重點的指標:體重問題,白毛價差,標肥價差也能夠說明一定的問題。當前出欄均重雖然在降,但是降幅還是不理想。白毛價差目前看不到反轉的狀態,大豬壓力解決的核心在于消費,如果白條價格沒有起色,當前的反彈都是暫時的。標肥價差目前是反季節性倒掛的狀態,而且斜率很大,當前的標肥價差是幾個問題的綜合結果:動態的大肥拋壓,靜態的大肥壓力,大豬消費的不及預期,以及前期去產的標豬減量。當前的弱消費導致了前期減量的無法體現,綜合來看的結果還是體現在了大豬的壓力問題。
從結論上看,預計短期現貨可能還是以弱勢為主,近月合約可能還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但當前市場已經處在低估值區間,單邊策略風險可能較大,短期可以關注3-11反套策略。
圖1:2023年預期偏差
數據來源:中糧期貨研究院整理
圖2:從能繁母豬看待滾動生產節奏
數據來源:Wind、農業農村部、涌益咨詢、博亞和訊、鋼聯、卓創、中糧期貨研究院整理
圖3:短期關注大豬消化與消費問題
數據來源:涌益咨詢、中糧期貨研究院整理
(文章來源:中糧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