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以來,盡管產業基本面持續弱勢,甲醇期貨仍受到宏觀向好的強預期帶動,呈現價格震蕩上行的清晰走勢,主力MA2305合約從最低2281元/噸抬升至最高2708元/噸。
(相關資料圖)
春節將至,市場最為關注的是節后盤面會否延續節前的強勢行情,抑或是回歸難稱良好的供需基本面。本文從宏觀、產業和期現結合的不同維度,疊加技術面分析,研判春節后的可能發展路徑,以助力市場投資活動和企業風險管理。
一、產業基本面
供需層面的寬松是一以貫之的,自國慶節以來,似乎從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如下圖所示,在供給端,國內產量穩定在155萬噸/周左右的水平,對應的周度開工率均值為75.74%,進口方面,由于到港增量的延后兌現,10-12月的平均進口量顯然處于2022下半年的高位區間。從而,整體供給相對充裕。在需求端,在疫情反復和產業淡旺季轉換的雙重影響下,傳統下游的開工負荷在10月以來一路走低、持續疲軟,加權開工率從10月初的48.55不斷下沉至1月上旬的43.02%。相較而言,MTO開工率不如傳統下游降的流暢,甚至在1月上旬重又回升至10月初的水平,主因MTO開工率不具備顯著季節性規律,但也未始終曾起勢,并未給予總需求較好的推升助力。
供需寬松的直接效應就是庫存的持續累積。如圖3所示,10月以來,港口及內地庫存同步進入累庫周期,其中,港口庫存水平同比低位,但其累庫延續性更強,相較而言,企業庫存在進入12月份后提前排庫,但同比仍處于歷史高位區間。進入2023年后,1月份至今的節前排庫基本結束。
成本端,臨近年關,主產地部分完成年產的煤礦開始減量生產或停產,疊加冬季安全檢查及市場銷售弱穩運行,年末煤炭產量回落。近期內陸地區寒潮減弱,終端電廠基于長協支撐,維持少量剛性采購,補庫意愿偏低,同時工業用電不及預期,日耗攀升動力不足。因此,在煤炭增產保供政策穩步推進下,年末需求端缺乏實質支撐,短期煤炭價格仍將穩中偏弱運行。另一方面,鑒于中澳關系的改善及政策層面的可能動向,預計我國2023年放開澳洲煤進口是大概率事件,有望在1季度兌現。疊加開春后用煤旺季過去,從而煤價長期或難大漲。運費方面,疫情及冰雪天氣,持續推漲價格,開春后應有回落。
整體判斷,年后成本端對甲醇產業的支撐力度弱化。
利潤方面,生產企業常態化虧損,對應的現貨利潤率也處于歷史低分位數區間,現貨估值持續偏低,向上修復調整的壓力始終存在,烯烴單體虧損逼近-2000元/噸,成為下游開工率較難大漲的掣肘。
二、期現關系
本文用“期現偏離度”的指標來衡量期貨相對于現貨的偏離程度,具體公式為:期現偏離度=(期貨格-現貨價格)/現貨價格,如圖6所示,隨著11月以來,甲醇期貨的震蕩上行,期現偏離度一路抬升,盤面估值逐步得到修復,及至年前此時,期現貨已經基本平水。盤面估值的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并且或不再成為后市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
三、后市展望
對于節后2月份的甲醇行情,我們陳列了如下的利多及利空因素:
利多因素:
1、宏觀情緒高漲,推動商品整體再上臺階;
2、甲醇產業在2-4月迎來春季檢修,供應有收緊預期;
3、傳統需求淡季過去,開工率恢復的概率較大。
利空因素:
1、供應端,寧夏寶豐120萬噸/年產能裝置預計在1季度投產,供給承壓;
2、需求端,烯烴產業的整體利潤長期處于大幅虧損狀態,短期大幅提負的條件不夠成熟。下游龍頭烯烴企業,浙江興興的輕烴裂解裝置有望在1季度開啟,如果開了就至少半年,對應的外采MTO 減少甚至直接停掉,對甲醇整體需求沖擊較大。
3、成本端的支撐力度預計大幅弱化。
總體來看,由上所述,我們不得不承認,節后2月的MA2305合約處于多空力量難言伯仲的糾結狀態,重點需關注節后的需求驗證。
在此背景下,我們給出以下的論斷:
1、節奏,成為2月行情操作的關鍵詞。
2、預計的節奏是,2月的盤面首先反映宏觀的向好預期,其后逐步回歸產業基本面,至于如何回歸,需要關注春檢的啟動和持續時間、寧夏寶豐產能的投產時間、浙江興興輕烴裂解裝置的開啟時間,不同的時間點,決定了不同的供需節奏及行情走勢。對應的單邊趨勢推演為:先揚后抑或先揚后震蕩。
3、在多空博弈較為激烈的預期下,相較于單邊趨勢,跨期套利更為文件,更值得關注和操作。如下圖所示,從歷史統計來看,甲醇5-9價差在2月份乃至3月份的走弱概率明顯更高,同時結合今年開春后宏觀的強預期可能更多映射到05合約上,預計今年5-9價差先走擴后回落,對應的策略為先正套后反套為宜,最終整體長期的結果可能還是價差走弱。
對于風險因素方面的考慮,我們主要還是擔心春節期間,外盤走勢異動,特別是原油出現大幅波動將對化工品整體的走勢把握增加難度。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產業春檢對行情走勢的邊際影響可能弱化或鈍化,值得關注。
(文章來源:中原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