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調研主要背景
2023年1-5月全國硅鐵總產量233.14萬噸,較去年同期跌幅11.83%,其中內蒙古同比下跌1.66%,寧夏地區同比下跌7.09%,陜西地區同比下跌27.17%,青海地區同比下跌18.84%,甘肅地區同比下跌18.27%。
具體來看,內蒙古和甘肅地區1-5月產量變動比較平滑;陜西地區產量下行我們在3月份報告《陜西地區調研報告:供需邊際趨緊是硅鐵可做多配的必要條件》中也有預測,在此不再贅述;寧夏地區產量整體同比跌幅不大,但從月度數據來看,1-5月處于前高后低走勢,且1-2月份產量同比增幅較多;青海地區產量從3月開始出現較明顯下行,且截至6月依舊沒有明顯增量。
為深入了解青、寧兩地供應低位的原因,考察西北地區近期成本、供應、需求及后期開工預期,我們于6月中旬奔赴青海、寧夏兩地開展為期6日的調研活動。
二
調研小結
1、青海地區實際冶煉偏高壓制開工積極性,短期檢修暫不具持續性
青海地區硅鐵實際冶煉成本偏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青海地區上半年結算電費偏高。青海地區上半年總發電量偏低,且由于天氣原因導致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啟動緩慢,清潔能源占比(扣除綠電)占比同比不高,整體供電依舊短缺,實際結算電費無法下浮;其次是青海地區蘭炭成本偏高。蘭炭運費較中衛地區多出100元/噸,蘭炭成本沒有優勢;最后是單耗偏高抬升用電成本。避峰生產狀態下冶煉硅鐵單耗提升,據調研了解,有余熱發電的企業避峰6小時單耗在8300-8700之間。
6月受高成本制約,部分廠家集中檢修,但檢修暫不具備持續性。
2、中衛地區原料庫存成本偏高、但仍有復產意愿
蘭炭原料庫存成本確實偏高,主流蘭炭庫存成本在1000元/噸以上,實際冶煉成本主流在6500-6600元/噸左右。
其次是5月份中衛地區開工偏低,有三家硅鐵廠未開爐,5月、6月電費回收罰金同樣帶來大量企業成本,考慮到下半年用電額度問題,6月末或7月初,前期停產企業復產存在復產可能性,寧夏地區開工或進一步提升。
3、6月全國硅鐵產量預估40.62-41.34萬噸(5月全國硅鐵產量43.17萬噸)
6月青海、甘肅停爐檢修較多,6月上旬甘肅停10臺(XBT),6月中旬青海檢修+計劃檢修約9臺(MH、YH、SH、JF、HLT),甘青兩地6月日產減400-450噸左右;寧夏檢修2臺(MY),日產減250噸左右;陜西復產4臺左右(MY、LH、SH、JY),日產增350-400噸左右。截止目前為止,硅鐵6月日產減大概650-750左右,結合5月中衛產量前低后高,綜合平滑估算下來,6月硅鐵供應日產大概40.92-41.22萬噸(5月43.17萬噸)。
4、硅鐵全社會庫存在開工低位的情況下依舊持續累積,供需仍處在趨松態勢
首先供應端來看,硅鐵同等開工條件下邊際供應較產能置換前有明顯提升。自2021年大規模產能置換后,同等開工率條件下實際產量大幅提升,以寧夏地區硅鐵開工率和產量為例,2019年6月(產能置換前)開工率35.64%,實際產量7.61萬噸;2020年8月(產能置換前)寧夏硅鐵開工率35.87%,實際產量7.51萬噸;2023年5月(產能置換后)寧夏硅鐵開工率35.87%,實際產量9.96萬噸,同等開工率條件下,產量較2019年增30.88%,較2020年增32.63%。
其次從需求端看,2023年各鋼種產量存在結構性調整,導致實際硅鐵鋼廠端需求減弱。以五大鋼種為例,單噸消耗硅鐵較高的螺紋鋼、線材和中厚板,前兩者在2023年上半年產量同比均有較明顯下跌,中厚板產量雖同比增幅明顯,但依舊無法彌補螺紋和線材的同比減量;單噸消耗硅鐵較少的熱軋和冷軋,產量同比跌幅最少;因此整體看,鋼廠端實際的用硅鐵需求比預期更為弱勢。
主產區開工存在增量預期,供應在短期內有明顯反彈的可能性,需求維持弱勢,鋼種間產量的分化更加劇了硅鐵用鋼需求的弱化,非鋼需求中金屬鎂和出口同樣不樂觀。因此整體估算后,硅鐵仍處于趨松格局中,也與我們調研到的6月以來持續累庫的事實相符。
三
硅鐵近月可做黑色策略組合中的空配
首先從供需端看:供應短期內雖有檢修且開工在低位,但中期有增量預期,且同等開工條件下產量彈性增加,供應增量或高于預期;鋼廠端需求弱于預期,非鋼需求弱勢持續,在鋼廠無補庫預期下硅鐵需求無明顯增量;實際社會庫存高位,中期硅鐵供需趨松。
其次從成本-利潤端看:主產區現貨利潤在蘭炭下行后逐漸走擴,經估算,寧夏地區硅鐵實際出廠利潤已在350元/噸以上;近月盤面反彈至鋼招區間(6月河鋼招標價7300元/噸),存在一定套保利潤,近月盤面上方空間有限。
策略建議:在黑色策略組合中空配硅鐵07、08合約,可適當多硅鐵09、01合約做保護。
風險提示:宏觀情緒持續發酵,煤炭企穩帶動煤基產品大幅反彈,加劇單邊空單風險。
(文章來源:中泰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