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酸鋰期貨正式在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產業鏈上下游發展邁入新紀元。提鋰技術與鋰產業的最新進展如何?新能源與儲能領域現況如何?碳酸鋰期貨工具在實體經濟中如何實現其期現功能?本次大會聚焦以上議題,與參會嘉賓共同探討行業未來。
【資料圖】
9月5日,2023年碳酸鋰期貨及衍生品(宜春)大會在宜春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宜春市金融辦主辦,廣州期貨交易所支持,國泰君安期貨有限公司承辦。宜春市金融辦主任楊景平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市場發展部負責人張鵬分別致辭。
楊景平致辭表示,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堅定不移將鋰電新能源產業作為首位產業來培育打造。歡迎各位行內專家、業界精英來到宜春,也真誠希望借此次會議,大家暢所欲言,積極分享鋰電產業和碳酸鋰期貨的前沿思考,多為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獻良策、支高招,共謀合作藍圖,共商發展大計。
張鵬致辭指出,上市初期碳酸鋰期貨市場運行平穩有序,為期貨功能發揮打下基礎。碳酸鋰期貨上市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是完善碳酸鋰行業價格形成機制。二是為企業提供有效風險管理工具,護航實體經濟穩健發展。三是強化國際定價影響力,進一步夯實我國鋰資源產業強國地位。
碳酸鋰市場頭部生產企業、貿易商及主要下游企業相關負責人共計約一百五十余位嘉賓蒞臨本次會議。與會嘉賓共聚宜春,共話熱點,共論前景。大會議題包括《鋰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碳酸鋰期貨設計、應用與運行》、《鋰云母提鋰技術進展》、《碳酸鋰期現業務實務、套期保值經驗分享及行情分析》四場主題演講和精彩紛呈的圓桌座談,與會嘉賓暢所欲言、交流經驗、碰撞觀點。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的副會長張江峰分享了鋰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并指出鋰是國家戰略性金屬,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領域,被譽為“新能源金屬”、“宇航合金金屬”及“工業味精”,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金屬。2022年,世界鋰及其衍生物產量折合碳酸鋰當量約86.1萬噸,同比增長30%以上,預測2023年世界鋰及其衍生物產量將達到115萬噸,2024年產量將超過150萬噸碳酸鋰當量。我國鋰產量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已超過70%,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初步統計,2023年上半年我國碳酸鋰產量23.3萬噸,氫氧化鋰產量14.9萬噸。最后提出當前需要關注鋰資源開發的政策變化、真正開采形成產量的項目較少、“雙碳”目標的實現、新技術新體系的出現等多個問題。
廣州期貨交易所市場發展部高級經理魏姝羽介紹了碳酸鋰期貨設計、應用與運行。一是市場交投活躍,規模穩定增加。自2023年7月21日上市至9月4日,日均成交5.43萬手,日均持倉2.69萬手,市場規模還在持續擴大中;二是價格發現功能逐漸顯現,期現貨價格相關性高,達到0.88。期現貨價差逐漸減小,基差逐漸回歸。三是產業客戶參與度不斷提升,套期保值功能逐步發揮,法人客戶持倉占比從上市首日不足10%,目前已經超過20%。魏姝羽表示廣期所將持續開展市場培育和產業服務,持續開展交割庫和質檢機構的征集,完善交割庫布局,開展交割庫和質檢機構培訓,舉辦模擬交割,跟蹤評估市場功能和合約規則,開展氫氧化鋰期貨及期權的研發。
宜春銀鋰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鋰電研究院的院長、總工程師鄧紅云,講解了鋰云母提鋰技術進展,圍繞鋰云母提鋰技術的發展歷程,描繪了十余年來技術的更新迭代及優化效果。其中,作為當下主流的第三代復鹽法鋰云母提鋰技術,在2020年規模化生產,并且云母提鋰新技術不斷突破,浮選技術不斷進步,尾泥氧化鋰含量從0.7以上降至0.5以下;焙燒技術不斷進步,轉化率從75%到95%以上;除雜技術不斷進步,固氟、除氟工藝不斷完善;沉鋰技術不斷進步,除了鉀以外,逐步達到電池級產品指標;工藝持續改進,未來收率會到85%-93%,綜合成本低于鋰輝石;低品位提鋰技術不斷進步,提鋰尾渣、浮選尾渣、鋰瓷石、高嶺土、電解質都可提鋰。鄧紅云院長指出目前鋰云母提鋰技術發展仍面臨諸如提鋰尾渣的處置、銣銫資源的有效利用、人才流失等問題。
廈門象嶼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首席研究員李嘉輝,作了碳酸鋰期現業務實務、套期保值經驗分享及行情分析,指出基差交易與固定價模式、網站定價模式的區別在于:第一,定價機制上由點價方決定點價價格,談判相對容易,不需要討價還價,且不依賴第三方價格的公正性;第二,具有點價期;第三,風險管理方面是要對沖現貨敞口,管理基差價格變動風險,取代對絕對價格的管理;第四,利潤鎖定,行情波動大時,不易面臨毀單風險,基差波動風險可控有利于渠道穩定。同時,李嘉輝首席指出:1-4月份弱需求導致碳酸鋰供過于求,但5-6月份需求復蘇導致供需出現反轉,產業鏈去庫后再次補庫,鋰鹽價格呈先降后升態勢。未來需要進一步關注鋰資源端放量情況、新能源汽車需求的變化、儲能市場爆發的可持續性、美國新能源脫鉤計劃的影響等。
國泰君安期貨有限公司的總裁助理、研究所所長王冀湘主持圓桌座談,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專家紀然,江西國軒市場部負責人陳榮,志存鋰業集團銷售部長、期貨負責人梁海斌,廈門象嶼新能源首席研究員李嘉輝與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新能源首席研究員邵婉嫕五位嘉賓圍繞儲能市場需求增長趨勢、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的現狀與技術轉型、鋰鹽市場當前和未來的核心矛盾、碳酸鋰期貨服務實體經濟與投資機遇等議題暢所欲言,在交流中進一步深耕產業、洞悉行業、觀察動態。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專家紀然以電網視角分析了儲能的發展現狀與機遇。電化學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應用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投資規模不斷增長,投資主體呈多元化,其中發電集團投資規模和增速最高。隨著應用成本進一步降低,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建設周期短、調節能力強、響應速度快,布局靈活等優勢不斷凸顯,發展空間廣闊。2018年至2022年,各電池類型中鋰離子電池裝機規模占比最高、增幅最大,仍處于主導地位。
廈門象嶼新能源首席研究員李嘉輝進一步指出,2023年是電化學儲能市場爆發的元年,上半年國內儲能并網7.6GW/16GWh,裝機總量已超過去年全年裝機總量,其中電源側并網4.3GWh、電網側10.8Gwh、用戶側0.9GWh。上半年國內儲能電池出貨量為87GWh,同比增長122%,儲能電池產量為82.8GWh, 同比增長105%,整體儲能電池產銷兩旺。后續儲能市場需求是否能夠繼續快速增長,其認為取決于中國儲能產業市場化、融合化、全球化的推進。市場化可以參考新能源車發展的歷程,由政策補貼驅動轉向消費者驅動,儲能產業也需要通過繼續降低成本來提高儲能項目的回報率,更好地拉動儲能的商業盈利模式;融合化代表儲能需要和風光發電緊密結合,儲能一大部分需求是適配風光發電的電源側,故光伏、風電發電的度電成本仍需不斷降低,整體風光發電的效益和裝機量不斷上升,配儲的需求也會上升;全球化是產業壯大的必要條件,2022年中國鋰電池出口依賴度超過25%,所以未來中國儲能產業如何規避海外電池法案的限制,抓住歐美儲能市場發展的需求顯得尤為重要。
江西國軒市場部負責人陳榮分享了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預計2023年,每三輛出售的新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根據規劃,到2035年達到8000萬到一億輛。毫無疑問,中國已成為電動出行價值鏈的引領者,市場規模和滲透率都是世界前列。一葉知秋,以安徽合肥為例,合肥匯聚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五大代表:包括比亞迪、大眾、蔚來、江淮、長安等。今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會突破100萬輛,預計到“十四五”,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超過300萬輛。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對動力電池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方面。動力電池的不斷創新,也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今年5月,國軒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啟晨電池L600,加了“錳”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高達190WH/KG,續航達1000公里,可滿足18分鐘1800次快充。
志存鋰業集團銷售部長、期貨負責人梁海斌對鋰鹽現貨市場進行了展望,其看好9-10月碳酸鋰價格。第一,當前鋰輝石精礦生產碳酸鋰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按照3200美元/噸鋰精礦成本核算,碳酸鋰成本大約24萬元/噸上方。鋰輝石價格較碳酸鋰價格更加堅挺,大部分鋰輝石為原料的碳酸鋰企業出現了虧損,碳酸鋰價格進一步下跌幅度非常有限,20萬元/噸的底部支撐較強。第二,目前2.5%品位鋰云母按2300元/噸度采購價生產的碳酸鋰成本為20.5萬元/噸,幾無利潤。第三,近一個多月電碳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部分生產企業停產檢修,如果價格繼續往下,將迫使更多碳酸鋰企業減產停產。第四,隨著傳統旺季金九銀十到來,下游需求回暖,采購補庫需求勢必增加,將進一步帶動碳酸鋰價格上漲。年底來看,隨著回收料市場增量,再疊加上下游處于淡季,整體采購量預計下滑,庫存會出現季節性的增加,預計價格穩定運行在18萬左右。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所新能源首席研究員邵婉嫕結合行情研判分享了如何運用碳酸鋰期貨工具。其指出,隨著碳酸鋰期貨的推出,鋰鹽廠、正極材料、電池,甚至是儲能、新能源車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均在積極籌備和開展期貨套期保值,從而鎖定原材料成本上漲的風險,規避產成品價格下跌的困境,這是期貨工具誕生后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功能。從實踐的層面來看,產業企業和投資機構參與期貨市場的核心仍取決于行情判斷。9-10月預計碳酸鋰期貨價格堅挺,18萬元/噸的底部支撐較強,但是上方反彈空間有限,2023年末至2024年初預計價格將回落。近期,鋰鹽市場已處于旺季補庫需求被證偽的悲觀底部,在提鋰成本與銷售價格倒掛的背景下,企業減產檢修,并且在絕對價格較低的背景下,將激發儲能市場對碳酸鋰的需求;而四季度隨著非洲與澳洲鋰精礦的增量,國內產量與進口產品將實現雙增長,鋰鹽市場庫存預計進一步突破歷史峰值,碳酸鋰期貨價格預計回落至15-18萬元/噸。三季度建議跨期正套、中性倉位套保,四季度跨期反套、高倉位賣出套保。
我們以扎扎實實服務實體經濟為初心,匯集產業鏈核心企業,共聚一堂,積極共建產業生態圈。我們始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更多優質服務,陪伴客戶共同成長,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的作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