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節交替之際,晝夜溫差較大,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也隨之升高。如何養護心臟健康,警惕卒中背后的“隱形殺手”?
(相關資料圖)
9月6日下午,定海路街道人大工委攜手區人大代表、新華醫院心內科主任李毅剛教授與新華醫院心內科專家團隊,以“科普講座 便民義診”的形式,為居民們帶來了一場防治“房顫”的科普宣教活動。
優質醫療資源進社區
房顫是一種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者會引起腦卒中等并發癥,由于很多房顫患者沒有任何癥狀,這使得房顫也成為了健康的“隱形殺手”。
活動現場,區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內科主任李毅剛教授通過數據對比、案例分析等形式,為居民們全面講述了房顫的病因、癥狀、危害及后續的預防和治療。
“這次講座收獲真的很大。以前覺得這就是小毛病,也不把它放心里,現在覺得要引起重視。以前我對吃藥有恐懼,怕吃多了傷肝,但實際上不吃藥的危害更大。”居民楊阿姨表示聽完收獲頗豐,前段時間自己突然昏倒導致了十二級骨折,原因正是未按照醫囑擅自停藥,聽了講座也提高了她的安全健康意識。
除了科普講座,便民義診也讓居民們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優質的醫療服務。“李毅剛主任是心內科的專家,平時去醫院掛他的號很稀缺。這次特地帶團隊來我們社區義診,非常感動和開心。”從“一號難求”到“家門口看病”,本次活動通過人大代表下基層的形式讓“老有所醫”落到實處。
聚焦居民需求 加強慢病管理
如何更好地加強慢病管理,對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等有著重大意義。開展這樣的宣教活動,不僅有利于提高居民安全健康意識,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直接渠道,是區人大代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探索。
“我們開展這次活動,一方面是讓老百姓了解慢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另一方聚焦居民需求,我們想更好地了解群眾的就診需求,對疾病、高發病、危病進行更好治療和管理。”李毅剛教授表示,后續還將會在其他社區開展此類宣教活動,同時也將對接社區醫療資源,以“手拉手”的形式,提高社區醫生對慢病的治療水平。
針對夏秋季節交替預防心血管疾病,李毅剛教授認為,要加強保暖,避免身體溫差變化較大。要加強自身監測,密切監測血壓情況,及時調整用藥,才能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要加強鍛煉,補充優質蛋白,同時也要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應按照醫囑用藥,不擅自停藥、減藥。
讓優質醫療資源進社區,把健康服務送到居民身邊,是定海路街道人大工委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未來,定海路街道人大工委將繼續擦亮人大代表為民底色,讓為民服務更“暖”心。
陳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