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建設“科技館之城”,北京市西城區科學技術協會在2023年推出“科普新動線”博物館打卡行動,廣受網友關注。2024年,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西城區科協對項目升級打造,進一步盤活西城區科技場館資源,推動科普陣地建設,弘揚科學家精神。
開年第一站,西城區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人選馬忠化身科普達人“西小科”,帶觀眾走進北京科學中心,參觀最新展覽,體驗互動項目,生動展示科技魅力。
北京科學中心占地面積5.7公頃,包括科學廣場和4棟獨立建筑,分別是1號樓特效影院、2號樓“三生”主題館、3號樓科學教育及行政辦公場所和4號樓兒童樂園。
北京科學中心副主任霍利民首先帶西小科走進2號樓,并參觀這里的常設展覽——“三生”主題展。展覽總面積將近7千平方米,包含180件展項,分為“生命樂章”、“生活追夢”和“生存對話”三個展示單元,并根據不同的主題打造了不同的體驗場景,引導公眾科學地審視生命的價值,以及人與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關系。
國際腦研究組織將21世紀稱為“腦科學時代”,北京科學中心對“腦與認知”展區進行了優化升級,以激發公眾對腦科學的興趣與探究,培植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在這里,西小科與霍利民副主任一起,參與了最新的“頭腦加油站”互動體驗項目,通過佩戴腦波儀,測試頭腦專注度,直觀展示腦科學的神奇與趣味性。
隨后,西小科走進“中國深度——深海探索主題展覽”展廳,了解深海的概念、海底礦產的開發利用,以及我國目前在這個領域取得的成果。
據了解,中國深度是一個系列主題展,深海探索主題展是“四深”主題展的第二期。“四深”包括深空、深海、深地和深藍,涵蓋了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要加強戰略高技術部署的四個領域。第一期深空主題展——“光年深處”滿足了公眾對于星辰大海的好奇心,也實現了深空領域上科學素質的全面提升。深海探索主題展分為“四海尋跡”、“深海藏夢”和“人海共生”三個篇章,隨著時間線、深度線和人物線徐徐展開,不僅展示了40年來中國深海探索取得的成果,還展現了幾代科技工作者啟夢、筑夢、逐夢、圓夢的深海人生路。
在2號樓地下一層的“小球大世界展”區域,西小科帶觀眾觀看了神奇的一幕:展廳中間,一顆地球緩緩在宇宙中轉動,再現了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到的場景。據了解,展覽應用了從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引進的球面科學展示系統,利用計算機和投影技術,把行星數據、大氣風暴、氣候變化、海洋溫度等動畫圖像呈現在一個巨大的球體上,讓觀眾從更宏觀的角度來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
此外,童心未泯的西小科還走進4號樓兒童樂園,體驗互動游戲,展示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據了解,兒童樂園上下共三層,面向3到8歲的小朋友和家長開放,分為“奇趣大自然”、“小小科學城”、“健康小主人”、“親子活動區”四個展區。這里的游戲設置與展項內容,特別注重與兒童的認知特點相匹配,讓小朋友們在玩耍中觀察和體驗,并且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2018年9月15日,北京科學中心在中國科技館舊館裝修改造的基礎上,以嶄新面貌面向社會開放。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開館以來,北京科學中心順應時代及國家發展需求,充分發揮了自己在科技教育、科創展示、資源整合等方面的重要科普功能”,霍利民副主任向西小科介紹道,他表示:未來,北京科學中心將聚焦科學文化新風貌、科技教育新體驗、科創展示新動能、品牌活動新引領、數字賦能新局面、對外交流新格局 6 大功能建設,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推動首都科普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唐彤)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