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統籌城市更新,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位于廊坊上善頤園的來康頤養·上善拾光里頤養公寓(以下簡稱:拾光里頤養公寓)便是適老化社區建設的一個生動案例。
居住在拾光里頤養公寓的老年人正在演唱京劇。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劉婕影 攝
拾光里頤養公寓是新繹生活智能家打造的廊坊首個同城頤養、社區共融的頤養服務社區,打破傳統的養老模式界面,建立一個新型復合式頤養服務社區,在上善頤園?芷菱苑A10號公寓樓,精心打造了88間養老專用房。
“我們的目標,就是為長輩們構筑一個安心、舒適且充滿關懷的養老環境,讓他們能在這里安享幸福晚年。”拾光里頤養公寓負責人李春霞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走進宮奶奶位于A10棟的居所,全屋無高差地面消除了絆倒隱患,圓角家具減少了碰撞傷害的風險,屋內的緊急拉繩更是隨處可見,這些適老化設施全方位守護著老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前洗澡老是提心吊膽,生怕滑倒,現在浴室有這個扶手,心里可踏實了。”85歲的宮奶奶指著浴室淋浴邊的扶手說道。
醫護人員為老人檢查身體。拾光里頤養公寓 供圖
不僅如此,拾光里頤養公寓中心還搭建了智能運營管理平臺。該平臺集成了體征監測、智能報警、大數據健康管理等先進系統,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到老人發出的報警信號。更令人安心的是,一旦接收到老人發出的報警信號,醫護人員可及時抵達現場,為老人提供及時、周全的醫療護理服務。這種“科技賦能+人工響應”的雙重保障,讓老人的生活品質看得見、管得住。但這里的智慧養老遠不止于基礎守護。穿過拾光里頤養中心走廊,合唱團排練廳內傳出陣陣悠揚的唱腔,65歲的鐘女士正和她在這里新結識的伙伴們一同排練京劇。“特別開心能在這里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大伙有空就在一起唱唱、聊聊,心情都特別好!”鐘女士笑瞇瞇地說道。
迎新年文藝演出。拾光里頤養公寓供圖
在照料老人日常生活,守護身體健康的同時,拾光里頤養公寓還為老人們搭建起同齡、友好的社交朋友圈,致力于為他們筑造一個有溫度的精神家園。“目前,我們聯合七修書院、群藝館每周開設書法、手工、合唱團、戲劇社等多個興趣團體。我們希望每位入住的老人們都能找到新的人生坐標,在這里續寫精彩的‘第二人生’。”李春霞說。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