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德和平外科醫院骨科四區(足踝外科)成功救治了一名右足第二腳趾被頭發和襪子棉絮纏繞險些面臨缺血性壞死風險的嬰兒,讓家屬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了。
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上,每一位家長都懷揣著對孩子最深切的愛與關懷,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新生命的成長,然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可能潛藏著巨大的危機。
家屬回憶此前種種,才偶感此事其實早有端倪。最開始發現患兒右足第二腳趾有點紅腫,起初以為是蚊蟲叮咬所致,況且其余并無其他明顯異樣,也就沒有過多在意。
到了晚上,嬰兒喝奶時啼哭異常,雙腳踢鬧,家屬甚至還猜測了是否是母乳不足,還是肚子不舒服等情況,最終也沒有往暫時輕微紅腫的腳趾上想。
誰知第二天,也就是患兒入院當天的早上9點,家屬給更換衣物時,驚覺患兒患趾腫脹充血,皮膚發亮,接近趾蹼處尤為明顯,家屬說“好似要斷了一樣,”意識到事情不妙,遂匆忙帶往附近鎮醫院就醫。
不料輾轉多個科室后,均未能發現真實病癥, 最后在當地醫院建議下,家長心急如焚地帶著嬰兒來到了順德和平外科醫院。
入院后,負責接診的是我院骨科四區(足踝外科)主治醫師傅志均,迅速對嬰兒進行了詳細檢查,發現嬰兒的患趾被異物緊緊纏繞多圈,已經嚴重影響著腳趾血液循環受阻,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缺血性壞死,檢查結果也讓家屬驚出了一身冷汗。
于是傅志均醫生一邊安撫著焦急的家長,一邊聯系科室梁智榮副主任,共同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度的專注投入到后續的手術救治中。
在顯微鏡的輔助下,小心翼翼地剪去纏繞在嬰兒腳趾上的頭發和棉絮,術中還發現嬰兒的腳趾已經出現了破損和淤血。隨后,醫生們又仔細地清理傷口、進行縫合,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而精準,盡量減少對嬰兒造成二次傷害。
經過緊張的處理,嬰兒的腳趾終于成功“脫困”。目前正在病房里安心酣睡,看著孩子稚嫩的臉龐,家屬懸著的心也終于落了地,并對骨科四區的醫護人員感激不已,專業和及時的救助,避免了傷害的進一步加劇。
家長需警惕:嬰幼兒纏繞傷的預防與應對
嬰幼兒的皮膚嬌嫩,肢體控制能力較弱,容易因頭發、線頭等細小物品纏繞而引發血液循環障礙,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頭發止血帶綜合征”。這種綜合征多發生在2個月以下的嬰兒中,常見于手指、腳趾和外生殖器等部位。
為預防此類事件發生,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定期檢查:即使嬰兒穿著鞋襪,也要每天仔細檢查其手腳等部位,確保沒有異物纏繞。
2. 注意細節:給寶寶穿衣物時,要剪掉多余的線頭,避免頭發、絲線等物品接觸嬰兒身體。
3. 關注異常:如果嬰兒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肢體腫脹或皮膚發紫等情況,應立即檢查身體,并及時就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