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夏巖松 濟寧報道
當地時間24日13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我國海關總署隨即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該事件引發不少市民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擔憂,日料餐飲、海鮮銷售等行業也恐受影響。8月29日,記者走訪濟寧市多家日料店、海鮮檔口了解情況。
(資料圖)
日料店商家:沒有使用日本進口食材 日營業額降低了一半多
在餐飲門店聚集的濟寧太白路萬達廣場三樓,日料店經營冷清了許多。一家壽司店店員張女士告訴記者,在核污水排放事件發生后,門店客流量驟減,平均日營業額從之前的兩千元下滑至幾百元。其他多家日料店店主也都向記者提到了50%以上的日營業額下滑。
為了減少排放事件對營業的負面影響,幾乎所有日料店都在入口顯眼位置擺放了主要食材產地公示。公示顯示,沒有任何日料店使用日本進口的食材,如刺身中最常見的三文魚,全部來自挪威,還有部分食材來自中國近海。
一家日料店門口的食品安全公示欄上貼滿了進口貨物報關單
一家日料店在店門口公示食材產地
“這種做法對生意的幫助非常有限。”日料店店主張先生告訴記者,“我們家只有一個名字是日本的,食材一直沒有從日本進口過。但公示后客流量也沒有起來,很多人現在一看你和日本有關,就不會進來消費?!?/p>
海鮮檔口:不少市民前來囤貨 攤主觀望后續政策變動
相比日料店,農貿市場海鮮檔口的營業額并沒有出現明顯下滑。記者走訪了紅星農貿市場及秦莊農貿市場的數家海鮮檔口,一家位于紅星農貿市場的海鮮檔口老板向記者提到營業額有下滑趨勢,他同時告訴記者,前幾天有不少人前來選購可冷凍儲藏的海鮮水產回家囤貨,但營業額仍不及以前。
海鮮檔口中絕大部分海鮮都來自中國近海
記者走訪多家檔口了解到,目前濟寧農貿市場海鮮檔口中絕大部分海鮮都來自中國近海,少有進口。在記者走訪的店鋪中,均沒有日本進口海鮮售賣。
雖然目前營業未受太大影響,但檔口老板們對于未來普遍抱有擔憂。秦莊農貿市場一家海鮮檔口店主劉女士向記者表達她的擔憂,“核污水擴散以后,還能不能做(海鮮銷售)?現在都不知道具體情況,都在觀望下一步的政策。”另一名海鮮檔口的店主也表示,期望后續政府出臺更明確的海產品檢測和銷售標準,降低海產品銷售行業不確定性。
消費者:有擔憂情緒 可能會減少海鮮消費
對于核污水排放事件,不少消費者都表示擔心食品安全問題,未來可能會減少海鮮消費。在紅星農貿市場,購買了一袋膠東生蠔的顧客杜女士告訴記者,“現在還會吃一些海鮮,以后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吃了?!?/p>
另一名消費者王先生表示,“能吃不能吃,現在誰也說不準。為了規避風險,肯定是等有明確、權威的信息出來之后再買海鮮?!?/p>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日料店和海鮮零售業都受到核污水排放事件不同程度影響,消費者及從業者都期望有更明確的信息和政策來消除疑慮及不確定性。
農業農村部8月24日下午通報稱,高度重視水產品質量安全,將嚴格按照水產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國家標準,加大對海洋水產品核污染風險監測力度,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同時,密切關注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我國海洋漁業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護海洋漁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