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地處永定河生態帶核心地帶的大興區林場,歷經60余年的建設發展,目前林場森林覆蓋率已達到89.36%,在治理風沙危害、防止水土流失和涵養水源、提高生態、社會效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這座“萬里藍天白云游,綠野滔滔無盡頭”的壯闊林海,在發展之初卻是千余畝荒地。為了讓荒灘披新綠,一代又一代林場人把植樹造林作為己任,完成了一場持續60年的“綠色堅守”。在幾代務林人的不懈奮斗中,大興區林場森林資源持續向好。
大興區林場通過努力加強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以現有林地為依托,依據生態原理,模擬自然群落的優勢樹種、伴生樹種、林下植被配置樹種,構建喬灌草、喬灌、灌草的群落結構,進行近自然化設計;以增加綠地生物多樣性和保持綠地系統穩定性為目標,進行具有自然植被特征生境的重建,為野生動物提供了一個優美的棲息環境,提高了地區生物多樣性,生態效益逐漸發揮。顯現出了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性的主體地位和作用?,F在林場森林質量顯著提高、基礎設施保障完備,完整的生態系統也逐步建立起來,生態實現了單一性到多樣性的發展。
大興區林場以科技手段為支撐,以先進理念為引領,逐步探索出一條科學造林綠化道路。從2015年開始,大興區積極響應國家和北京市關于國有林場發展改革的要求,持續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建綠護綠制度化、規范化不斷增強。同時,逐漸加大了對林場供電、飲水安全、森林防火、管護站點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為林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自2016年開始,大興區林場完成過熟林改造、低效林改造、平原造林、占補平衡等項目工程,以改革激發新活力,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林場愈發生機勃勃。
與此同時,大興區林場積極探索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開展保護培育森林資源,試驗示范林業科技成果的長期合作,積極引進森林綜合經營技術、智能化節水灌溉技術、病蟲害高效防治技術等林業科技成果,推進林場的經營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尤其通過使用楊樹人工林自動化滴灌高效栽培技術,大興區林場實現了栽培楊樹人工林可節水40%以上,提高灌溉施肥勞動效率80%以上,增加林木生長量50%以上。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斌
編輯/崔毅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