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臺區圍繞建設“品質城區 幸福叢臺”發展總目標,以實體經濟加快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建設創新叢臺、數字叢臺、健康叢臺、平安叢臺、品質叢臺,推動實現與區位優勢相匹配、與經濟基礎相對等的高質量發展。
以提速增效為核心,聚力實施重大項目建設工程。建機制、強保障,實施招商引資“151”計劃,開展產業鏈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云招商。大力實施重點項目“11622”工程,落實重點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全年安排超億元項目103個,投資總規模1074億元。預計1至5月份完成投資2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的60%;重效益、調結構,圍繞做大做強都市經濟,全面打造“344”產業體系,積極培育智能信息、高端制造、文化旅游、醫療康養四大新興產業,加快趙國七彩文化城、串城街文化旅游步行街、飛雁(邯鄲)工業互聯網、科大訊飛邯鄲科技有限公司落地見效,可持續、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新優勢不斷壯大。以普惠共享為宗旨,扎實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區67所公辦小學全覆蓋實行課后服務,28670名小學生報名參加,由“官方帶娃”破解“接娃痛點”,切實解決小學生課后無人管難題。老舊小區“內涵、顏值”雙提升,在全面鋪開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因“院”制宜,制定“四步十六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方法,計劃今年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92個;全區社保參保率、醫保參保率達100%,城鄉居民門診慢性病由原來的8類15種擴大為12類29種,醫保基金支付比例由原來的50%提高到60%,全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完成鄉村一體化管理;村莊主街道硬化覆蓋率達100%,完成改廁2300座,氣代煤改造3871戶、電代煤改造319戶。
以生態優先為指引,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河湖“全域綠化”。實施西部生態補水工程,歷時13個月,全長16.4公里、揚程160米的紫山引水工程竣工通水,徹底解決40個村、近10萬畝土地的用水問題,西部鄉村因水而靈、因水而興;接續推進生態修復工程,紫山綠化面積6500多畝,大磨山整體綠化3000余畝,昔日禿山、荒山變成了年游客量達幾十萬人次的休閑景區。壓茬推進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堤防修筑和綠化施工,市級月施工進度通報均位于領先名次;高標開展“綠美叢臺”建設,綠水系、綠村莊、綠城區,西部萬畝生態林總綠化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全區3年累計造林綠化4.2萬畝,占市下達任務的230%。截至目前,今年已完成新造林5791畝,超額完成年度營造林任務。
以改革創新為手段,持續推動營商環境迭代優化。創新推進“一基地七中心”建設,以邯鄲國際會展中心為載體,全面推動“數字叢臺”智能感知社會治理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中介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浪潮(邯鄲)大數據雙創中心、阿里云飛雁工業互聯網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建設,著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一窗通辦”“百事通”審批服務模式,區級政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稅收優惠政策享受面100%,社會信用體系和企業誠信體系信用信息歸集覆蓋率達到100%、信息完整性100%。
以系統思維為導向,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改革創新。在“互聯網+”“智慧政務”“大數據”等熱潮的帶動下,創新開啟移動互聯背景下的基層政務、服務、居務信息化建設;創新織密“聯合防控網”,聯合轄區交巡警、派出所、消防救援大隊、市場監管等執法力量形成管理合力,以系統化思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改革創新,走出一條具有叢臺特色的基層治理現代化之路。(記者方尚俊 通訊員馬瑞龍 杜晶晶 宋會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