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與9家高校院所簽約,發布8個科技成果,2個創新平臺揭牌,1個中試基地投產——在密集招商引資的同時,樂陵市加快了“招才引智”的節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6日,在樂陵市一場深刻詮釋高質量發展的聚會悄然而至:山東體育學院、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與樂陵簽署戰略合作,德州市健康食品研發創制與檢驗檢測中試基地、德州市精細化工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同時揭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北京工業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院所和地福來生物、景耀半導體、禾田動力科技等樂陵企業簽約6項技術合作,來自全國的3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的100余名專家和樂陵市60多家企業代表共同見證了這個時刻。
更令人欣喜的是,清華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8家高校院所專家發布了與樂陵特色優勢食品精深加工、調料、化產產業相關的科技成果,現場共達成產學研合作意向20余項。
體育五金、食品調味品、醫藥化工、汽車及零部件是樂陵市的四大特色優勢產業,全面轉型升級,任重道遠,樂陵深入調研,科技創新仍是需要彌補的“短板”,特別是產學研脫節、科技成果落地難、轉化率低,成為制約樂陵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瓶頸。
如何有效破解這個難題?樂陵探索“智”匯樂陵模式,在德州率先實施了“企業科技副總”和“揭榜掛帥”科技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創建了“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引才模式,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工作推進模式,成立體育、健康食品和精細化工等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進一步凝練與完善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機制,形成極具規模的創新要素集散地。
目前,樂陵已獲批山東省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德州市健康食品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德州市精細化工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等3個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并先后與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培育引進了各類人才4.5萬人。通過人才的不斷引進,近年來,樂陵市共承擔實施省級以上重大科技創新項目62項,獲得上級無償扶持資金2.3億元;獲批德州市級以上科技獎項37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今年6月,泰山體育、希成農機雙雙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占德州市省科技進步獎獲獎總量的三分之二。
當日活動中,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除了與樂陵市委書記王曉勇為“德州市健康食品研發創制與檢驗檢測中試基地”揭牌,他還和樂陵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峰等相關負責人共同見證了中試基地的正式投產。
“樂陵市擁有食品和調味品企業300多家,大多數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產品急需要提檔升級,科研實力比較薄弱,人才也比較薄弱。為此,我們積極對接了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聯合共建了樂陵市健康食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以及德州健康食品產業創新創業共同體。”樂陵市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管理服務中心黨組書記劉艷霞說,該共同體包括科研院校、龍頭企業、金融投資機構在內的30多家成員單位,市縣兩級政府還出資1000多萬元配備了研發檢測綜合實驗室,山東農業大學2名專家教授及9名研究生扎根樂陵,創新開展的固液綠色分步精準生物發酵技術研究,運用到產品生產中,可以生產黑化棗酒、黑棗醋、黑棗白蘭地等高端產品,實現產品附加值增加5倍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產業發展需要以及企業技術的需求,與科研院所、高校精準對接,引進一批成果、招引一批人才、轉化一批技術,為樂陵市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樂陵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峰如是說。
看發展、談合作,組聯盟、建基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對于“樂陵行”的未來充滿期待。山東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冷暢儉表示,“樂陵行”的關鍵是人才。作為山東農業大學將圍繞加快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進一步加強與樂陵的產學研合作,吸引更多人才關注樂陵、留在樂陵,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政府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匯聚人才,實現共享共贏。
(大眾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賈鵬 宋暢 記者 張海峰 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