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部委聯合推出“認房不用認貸”的政策之后,就有很多專家認為,這個文件對于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可能沒有什么作用。
因為,在這些城市中,房價相對較低,市場上的投資性住房本身就不太多,從而房屋的空置率也相對較低。“認房不認貸”的政策并不能給這些城市帶來太多的有效供給。相反,這項政策的出臺,反而會使三四線城市有購房需求,以及那些原本想回鄉置業的各個城市的“漂”一族,更加傾向于在一線城市置業。因為這些城市的優質資源是低能級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如果可以,誰不愿意在一線城市置業?也因此,“認房不認貸”的政策可能會導致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現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線城市則不同,擁有大量改善性需求,但之前,由于二套的首付比例過高,這部分需求被死死摁住而不敢冒頭。不過,當“認房不認貸”的政策出臺時,業內很多專家不約而同地認為,政策不會在一線城市實施,很可能會率先在北京的房山,上海的臨港等偏遠區域試點。
所以,很多人覺得“認房不認貸”政策很雞肋——一線不能用,三四線用不上。
然而,任誰也沒有想到,8月30日,廣州出臺了“認房不認貸”政策,成為第一個實施這個政策的一線城市。
環環數了下,全文不過326個字。擲地有聲,鏗鏘有力,沒有附加任何限制性的附加條件,在廣州市全域行政范圍內,只要名下無房,就算是首套。
“認房不認貸”政策在廣州的實施,可以說是2017年以來一線城市對于樓市放松力度最大的政策。
之前,在“認房又認貸”的條件下,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的二套房首付達到八成,其他三個城市的二套房的首付也達到七成,資金占用率相當大。
在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之后,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大幅下降。有分析師算了一筆賬,廣州實行這個政策后,一套總價300萬元的住房,首付門檻可降至90萬元,而以往需要210萬元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會騰挪出多少資金,同時又會點燃多少剛需心中心中那換房的熊熊火苗?
而且,由于“認房不認貸”政策的核心是名下無房,所以,要享受到這個政策的優惠,名下有多套住房的人只能賣掉已有的房產,這也就使得激活二手房交易具備了可能性。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并且得出如下結論:二手房的成交情況成為“認房不認貸”政策實施的關鍵性指標。
隨著二手房市場流通總量的增加,二手房交易量就具備了增長的可能性,并傳導到新房市場上。
簡言之,“認房不認貸”政策在一二手市場間架起了橋梁,使得雙方能夠產生聯動效應,也會使供需關系更加平衡。
而另一方面,對于名下無房才能享受這一政策的規定,也錨定了真正的改善性需求,把投資需求拒之門外,可謂一箭雙雕。
不管怎么說,廣州“認房不認貸”政策的出臺,表明一線城市的供求關系已經在逆轉。而作為第一個出臺這個政策的一線城市,廣州為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同時也對于全國市場有非常好的預期引導作用。
我們都知道,房地產一向被視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廣州實行政策“認房不認貸”政策
顯示了政府在極力穩定房地產市場,并在大力促進經濟發展。
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