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聞隨筆】
作者:趙精武(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副主任)
近日,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中華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不僅聚焦支持老字號在創新發展中打造更加硬核的質量品牌,還提出要建立“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為老字號今后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規范依據與工作思路。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下,以該《辦法》的出臺為契機,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老字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提振與培育消費者對老字號商品的信心與消費習慣。
夯實產品服務質量基礎是中華老字號煥發新光彩的關鍵。剛剛過去的元宵佳節,放眼各地,老字號成都賴湯圓客似云來,上海喬家柵顧客盈門……中華老字號企業群體的市場影響力與消費號召力可見一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設質量強國”。這一重大部署與《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的落地,將是推動遍布民生領域、擁有穩定且龐大客戶量的中華老字號企業群實現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扭住質量建設這個牛鼻子,就抓住了重振消費信心的關鍵,抓住了重煥品牌活力的關鍵。
進退并存,能者居之。切實貫徹老字號動態管理機制,是形成中華老字號創建發展傳承退出活性動力的關鍵。縱觀市場現實,老字號企業中,“老而彌堅”不墜青云之志者有之,“老而不死”空耗市場資源者亦有之。面對數字經濟浪潮奔涌的新形勢,已經獲得中華老字號的企業不能固守舊規矩、老辦法,更需要突破傳統經營理念,實現中華老字號版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通過“老字號+數字化”,實現老字號品牌與時代接軌,有助于老字號年輕化的努力成為現實。當然,中華老字號的時代化、數字化升級恐難通過一兩次創新完成,需要時刻保持一種創新心態。而《辦法》的出臺則傳遞出明確的信號,即通過高質量產品、高水平經營而重新擦亮老字號的招牌,如果怠于創新、恐懼變革、忽視市場,那么品牌不僅將被從制度上“開除”,也會在歷史中消失。
擁抱數字經濟,是中華老字號提升變革的出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準確理解數字化轉型本質,了解企業自身需求。數字經濟和電商平臺給老字號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直播帶貨、外賣服務,還有數字化管理模式。老字號的數字化轉型不等于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而是從涵蓋管理、生產、運營和決策多方面的戰略規劃活動。用戶畫像、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創新使得企業能夠更直觀地觀察和了解自身的經營狀況,老字號企業需要正視數字營銷在品牌口碑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借由平臺經營模式,實現線上店家與線下門店的數據整合,準確定位和分析不同地域、不同門店的消費群體特征,抓住客戶流量“熱點”門店,收縮客戶流量“冷門”門店,通過經營模式的創新,推動老字號實現新發展。
總而言之,《辦法》的出臺,或將催生中華老字號蝶變、打開發展新局面。不過要真正完成從“老革命遇到新問題”向“老樹上結出金果果”的市場轉變,還需要各市場主體守正創新、銳意進取、久久為功。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08日?02版)
[ 責編:邱曉琴]關鍵詞: 中華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