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2022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在廣州開幕。本屆大會開設多個分論壇,深度剖析游戲產業的未來發展,來自政府、學界、行業的嘉賓就未成年人保護、游戲再認知、游戲科技、游戲社會價值等議題展開集中探討。其中,游戲科技、游戲再認知成為話題焦點。
游戲的科技屬性可帶來共振效應
(資料圖片)
“游戲作為實現科技強國的重要助力,價值愈加凸顯。” 2月13日,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主辦,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NVIDIA 英偉達、畢馬威中國等共同承辦的“2022中國游戲產業年會科技共振論壇”順利舉行。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表示,“游戲的科技屬性,可以帶來共振效應,一是游戲與科技創新之間的共振,二是游戲科技與外部實體產業的共振,三是游戲與科技領域基礎建設尤其是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共振。”
論壇現場發布了《游戲科技能力與科技價值研究報告》。敖然提到,近年來業界正逐漸形成共識:游戲作為復合型的文化內容產品,既有天然的文化屬性,也有著深厚的科技屬性,并基于這兩類屬性,正在不斷豐富其經濟屬性,成為支持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驅動器。
81%受訪者認可游戲促進AI發展
《游戲科技能力與科技價值研究報告》由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等多家單位合作推出。過去半年,報告起草方面向游戲與電子通信、硬件制造等領域的行業調研數據顯示,62%受訪者認可游戲科技對國家技術創新能力的作用,81%的受訪者認同游戲促進了AI技術的發展,另分別有54%、49%、46%與43%的受訪者認同游戲對5G、XR、GPU與云計算技術的發展。整體上,63%的行業受訪者認可“游戲科技”概念;同時,91.4%的大眾調研者認為游戲科技對實體領域有推動作用。
游戲對于科技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力,也獲得跨行業共識。報告顯示,81%的行業受訪者認可游戲產業的人才供給和就業容納能力。
敖然認為,未來,游戲將引導更多科技創新穿越“死亡之谷”。游戲打造的數字場景,正在不斷接近、逐步替代實體場景,為更多新技術的應用轉化提供“實驗場”,保障了安全性,降低了試錯成本,將提高新技術通過“死亡之谷”的存活率。同時,游戲將成為發更多科技創新的基礎環境。游戲為科技創新營造了相互啟迪、相互促進的基礎環境。
除了驅動前沿科技創新發展,眾多與會嘉賓表示,游戲科技對于加速虛實融合、布局下一代互聯網至關重要。
產業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丁文華從“復合宇宙”的視角,探討了以游戲為代表的數字內容產業在未來技術體系中的可能性。“在復合宇宙的入口裝置、數字環境、數字化身等要素的構建中,游戲將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和應用場景。我國應抓住時機,攻克決定行業走向的共性關鍵技術,打造開放并舉的‘復合宇宙’體系。”
著眼于國家文化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中科院張樹武研究員提出,我國急需發展自主的數字交互引擎技術,“數字交互引擎技術是國家文化科技創新重點發展和支持方向,也是文化科技領域的基礎性、制約性核心技術。”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余江研究員認為,以游戲引擎技術、AR/VR/MR 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內容科技,具有高智能、高交互以及高擬真的突出特征,將有望助推當前的“數實融合”邁向新高度。“新一代數字內容科技應用范圍已經拓展醫學、教育、制造設計等領域,在新領域新賽道持續構建‘超級數字場景’。”
游戲已逐步構建起超級數字場景
游戲與前沿科技的高度共振關系已成為與會嘉賓的廣泛共識,與此同時,游戲也正與教育、科普、醫療、體育、公益等領域有機結合,產出一系列有益成果,正向社會價值日益凸顯。
在立足游戲的科技、文化、公益等屬性,探討重新審視游戲本質與價值的“游戲再認知”論壇中,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游戲工委秘書長、電競工委主任委員唐賈軍提出,游戲不僅僅有玩,游戲有很多屬性,包括娛樂屬性、藝術屬性、科技屬性、社會屬性、文化屬性等,行業需要以多元視角重新看待游戲的本質,凝聚游戲產業新的共識和力量,從而推動游戲不斷釋放新價值,助力游戲產業邁上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我看到論壇里提到超級數字場景,討論這個話題非常有意義,因為游戲正通過這樣的功能,把不同的場景連接起來,發揮更大的價值。”唐賈軍提到,“超級數字場景”成為全天多個論壇、多位嘉賓對游戲現階段認知的共識。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文化遺產智能計算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主任王曉光在主題分享中表示,元宇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更想用“超級數字場景”來形容未來的世界,這是一個游戲泛在化存在的世界,游戲可能作為一種認知方法論,逐漸成為一種泛在化存在的狀態。
在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下,作為“超級數字場景”,游戲不僅是加速產業布局調整、促進特色產業良性發展的“融合劑”,也是加速相關技術升級、推動業態裂變、提升產業價值的“催化劑”。(孔繁鑫)
[ 責編: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