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宋喜群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三良
(相關資料圖)
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徽縣木偶戲(又稱“木腦殼戲”)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隴南市特色戲。木偶戲屬于民間小戲劇種,是秦腔的一種古老的表演形式,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活躍于城鄉舞臺。
演出使用的木偶引起了小觀眾的好奇?李三良攝
鳳縣河口鎮崖灣村的鄉親們在鄉村大舞臺觀看演出?李三良攝
呂海霞(右一)帶著木偶劇團翻山越嶺去演出?李三良攝
成縣成州同樂木偶劇團團長呂海霞是木偶戲第四代傳人,每年春節后鄉村廟會期間,她和她的團隊都會迎著風雪,帶著木偶行走在隴南大地的山川溝壟之間,在一個個鄉村大舞臺上,給鄉親們表演《忠保國》《打金枝》《鍘美案》《大登殿》等經典劇目。伴隨著鑼鼓聲和曲調旋律的響起,推、拉、提、撥、抖,在幕后演員們的巧手下,方寸舞臺上的木偶張口、閉眼、拂袖、回眸,活靈活現,被賦予了角色靈魂,精湛的技藝不時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呂海霞說,希望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讓更多人認識傳統民俗文化,也希望更多人了解木偶戲。
隴南木偶戲不僅在甘肅隴南流傳,還經常被邀請到周邊陜西省的多個市縣鄉村演出,在傳承弘揚秦腔文化藝術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和好評。
《光明日報》( 2023年02月19日?10版)
[ 責編:孫宗鶴]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