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光明網訊(記者宮辭) 6月16日,“長城保護新典范,長城守護新青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市懷柔區西柵子村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舉辦。該活動是基地建成以來首次舉辦的長城保護專業學術活動,旨在發揮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在全國長城保護修復研究中的示范效應和國際長城學術交流的窗口作用,推介長城資源保護利用研究管理相關經驗。
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導,懷柔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建筑大學、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共同主辦。研討會以“新時代·新典范·新青年——共話長城保護與利用”為主題,開展了學術研討、成果展示、工程現場交流等活動。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宋新潮,北京市政協教衛體和文化文史委員會副主任舒小峰,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凌明,懷柔區副區長于家明出席活動,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局、懷柔區政府、北京長城沿線六區文化和旅游局、北京相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眾多長城保護青年專家和志愿者等參加活動。
會上,長期致力于長城保護的青年專家學者從長城保護、利用、傳承等方面,分享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體會。一是在考古方面分享了近幾年北京長城考古的最新成果,并指出考古工作對長城保護修繕的意義與價值;二是在修繕方面利用多年的工程實踐,總結凝練北京長城保護技術現狀及對未來長城保護的展望;三是在數字技術挖掘方面,以明長城北京段建筑研究為例展示了基于全線詳實數據的長城文化、長城價值挖掘方法與實踐成果;四是在管理方面,分享了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過程中探索開展全周期的長城數字化檔案建立工作;五是在公眾展示方面,提出縮短公眾理解間距,開展負責任的長城文化遺產旅游。
2020年9月20日,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在北京市懷柔區西柵子村掛牌,這是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以國家級標志性項目——箭扣長城修繕項目為依托,探索長城保護、考古、研究的新模式,基地建設旨在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長城保護修繕理念和技術方法,它的建立在全國長城保護修繕研究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責編:田媛]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