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楊紅霞 通訊員 云啟英 報道)自林(草)長制工作開展以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積極構建保障有力、運行有效的林(草)長制體系和工作機制,在“護綠”“增綠”“用綠”“管綠”上下功夫,讓藏城剛察綠色底蘊越加濃重。
以長促治,擔起“護綠”責任
剛察縣堅持以“長”為核心,全面建立65名林(草)長+500余名網格化管理員的47個縣鄉村“三級”林長責任體系;堅持以“制”為保障,結合縣情制定出臺《剛察縣全面推行林(草)長制工作實施方案》《剛察縣林(草)長制工作考核辦法》等6項制度,完成全縣林(草)長制網格化劃分上圖工作,實現山有人管、林(草)有人造、樹(草)有人護、責有人擔的林(草)長制改革新機制。
系統治理,加快“增綠”步伐
堅持生態優先,變林(草)長“制”為林(草)長“治”,深入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與修復,累計投資5677萬元實施并完成退化草原補播及改良13萬畝,退化林修復0.05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人工種草2萬畝、病蟲害等防控治理130余萬畝,縣域森林覆蓋率4.51%、退化草地補播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0%以上,沼澤草地200.62萬畝、濕地保護總規模83.145萬畝,野生動植物資源多達300余種,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提質增效,盤活“用綠”資源
通過嚴格劃區輪牧轉場、退化草場禁牧等措施,扎實推進草畜平衡、以草定畜,制定印發《剛察縣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核定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面積1070萬畝,其中重度退化坡地治理綜合植被蓋度達65%以上、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效果達90%以上。同時,縣黃玉農墾有限公司建立1000畝高產優質藥草間作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示范基地,進一步把林草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讓農牧民群眾更好吃上“生態飯”,實現生態改善和綠色發展“雙贏”。
多點聚焦,加大“管綠”力度
持續靠緊壓實各級林長責任,制定完善《剛察縣沙柳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剛察縣退耕還林管理和保護辦法(試行)》等森林草原保護制度,三級林草長以重點時期、重要節點、關鍵區域及森林草原資源問題多發、頻發區域為重點,開展全方位巡林巡草1000余次。同時,積極整合鄉鎮和行業部門多方力量,對標“兩單四表”,加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督查力度。成立專業及半專業撲火隊伍47支567人,通過開展防火實戰演練和宣傳教育,切實筑牢森林草原防火“人民防線”,將巡護責任落實到了“山頭、地塊、人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