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這一年,全省完成國土綠化525.5萬畝,其中營造林267萬畝、草原治理修復258.5萬畝,分別為年度任務的143.5%和100%。
這一年,依托2處國家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和27處省級基地,完成義務植樹1800余萬株,參與義務植樹人數達300萬人次。
這一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27.46萬畝,為年度任務的120%。
……
2022年,我省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為引領,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國土綠化鞏固提升行動,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功能,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國土綠化事業發展取得了新成效。
2023年,我省將高質量科學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進一步改善提升全省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圍繞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柴達木、湟水谷地“五大生態板塊”,推進生態退化地區、生態系統過渡帶、林草植被交錯區等重點區域生態修復。推進我省大江大河干支流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采取防護林建設、禁牧封育、鎖邊防風固沙工程等措施,加強重要流域重要生態功能區域天然林、濕地、草原保護與修復,統籌河道岸線保護修復,建設集防洪、生態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綠色生態走廊,推動形成“大綠化”“大生態”格局。
加強國土綠化項目作業設計和成效評價管理,強化鄉土喬灌樹種草種綠化、提升造林綠化穩固性、落實后期管護成效和成果鞏固等科學綠化全過程管理,在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上擴綠、提質、增效。全面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建設各級各類義務植樹基地。
積極申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持續推進森林城鎮鄉村建設,推進護村林、護路林、護岸林、農田防護林建設,構建鄉村生態廊道體系,為“擴綠”培育重要力量,著力實現“山地森林化、農田林網化、村屯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
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選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風沙的鄉土樹種和草種,以雨養、節水為導向,進一步提升防沙治沙工作的質量和成效。加大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鞏固荒漠化防治成果,提高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轉化推廣科技成果,拓寬成果應用鏈條,科學推進防治力度。
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的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開展區域生態保護修復的全生命周期運營管理。采取自主投資、政府合作、公益參與的形式,圍繞森林、草原、濕地等區域引入社會資本開展生態保護修復。
關鍵詞: 增綠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