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王瑞欣 報道)扎實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培育100個千頭牦牛、千只藏羊標準化生產基地,支持青稞、油料、枸杞、藜麥、冷水魚、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全鏈條發展,組建一批省級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在青海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吳曉軍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為青海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省人大代表、青海新發地農副產品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月琳在聆聽報告后,對青海新發地市場的發展也更有信心了。“新發地市場是首都人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擔負了北京市80%以上的農產品供應,是一家超大規模的農產品流通企業。”張月琳介紹說,青海新發地分市場項目的建設,將為青海的優質農產品搭建進京通道,徹底改變青海省乃至整個青藏高原農產品的流通格局,而選擇在青海海東市建立分市場,是充分考慮到海東的優勢。海東市是青藏高原的大門戶,也是最主要的農業區,生態環境優越,農副產品品質出眾。這里地理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物流便利,既是青藏高原優質農產品的“集結地”,又是全國各地農產品進入青藏高原的“橋頭堡”,在海東建設一個高標準的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意義重大。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達日縣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和綠色有機畜產品產業化加工基地,開發更多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以及延伸產品,提高牦牛和藏羊等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不斷增加附加值。充分發揮達日縣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加快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為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貢獻力量。”省人大代表、達日縣委副書記、縣長索南嘉曲說。
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打造,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理念,不斷擴大綠色、有機、高品質的農產品供給,新的農業生產格局也隨之演變。2022年以來,我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工作沉著應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氣象災害等不利影響,堅持政策引領,部省合力,頂層設計,高位推動,聚力發展,打造青海青稞、藜麥總部經濟基地,累計認證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1015個,為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