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王瑞欣 報道)1月29日,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消息,決定從2023年2月1日起調整青海最低工資標準。那么此次調整最低工資釋放了哪些信號?調整最低工資又基于怎樣的考量?對此問題,記者與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取得了聯系。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調整最低工資是滿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根據《2022年青海省最低工資標準執行評估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近三年,我省最低工資標準占人均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社會平均工資的實際水平不斷提高,而最低工資標準占社會平均工資的比重明顯偏低。根據2021年數據測算,現行最低工資標準已無法滿足我省城鎮居民最低收入戶及其贍養人口的基本生活。城鎮居民消費價格、職工個人繳納社保費和住房公積金等指數以及全省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均在逐年增長。因此,隨著上述各項指標的變動,我省最低工資標準亟待相應調整提高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匹配,讓低收入勞動者能夠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同時,根據《2022年青海省最低工資標準執行評估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1.7萬名被調查勞動者中有86.94%的勞動者認為有必要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者特別是低收入勞動者維持基本生活的壓力近年來持續加大,對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的愿望較為強烈。經問卷調查,最低工資標準調標是影響企業人工成本上升的最次要因素,不會導致企業用工成本大幅上升。根據調查顯示,近三年我省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不會對就業造成顯著影響,絕大多數企業表示最低工資標準調整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和企業招用新人。
最低工資標準作為法定勞動標準,是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我省現行最低工資標準在全國對比中位居第30位,不利于增強我省人力資源競爭力,不能滿足企業轉型升級中對人力資源的需要。因此,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勢在必行,也是吸納就業穩定企業用工需要的重要舉措。值得一提的是,最低工資標準多用于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特別是平臺經濟的興起。隨著我省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不少農村家庭成員在企業就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收入處于較低水平,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對低收入勞動者提高收入、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增強其獲得感幸福感十分必要,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為積極穩妥做好此次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提高工作,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及時通過各種渠道對最低工資調整的有關事宜進行政策解讀,并在10日內將新的最低工資標準報人社部備案。同時,啟動最低工資標準與失業保險金標準聯動調整機制,調整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進一步提高失業保障水平,切實保障我省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
關鍵詞: 最低工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