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報道)春耕備播時節,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臺子鄉、五十鎮等鄉鎮溫室、拱棚內呈現一派繁忙景象,有的正在溫室內澆水,有的在播種,有的在覆土……一曲春耕致富曲在互助大地奏響。
走進互助縣臺子鄉塘巴村張顯軍家的溫室,夫妻二人正在忙碌地整地、播種。據張顯軍介紹,今年的主要品種還是長寶、長楓、喜悅,這3個品種的大蔥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去年依托縣蔬菜中心舊棚改造和溫室提升項目的扶持,改造提升的4棟溫室都育了蔥苗,共計6畝120畦,可保障60畝露地大蔥種苗,除去人工、肥料、種子等投入5000元,6畝蔥苗大概能收入5萬元左右。
塘巴村張顯軍只是互助縣蔬菜備耕春播的一個縮影。今年,長白蔥育苗在原有臺子鄉、五十鎮五十村的基礎上,輻射帶動了林川許家村、塘川高羌村、丹麻等地。這些地方的溫室、拱棚內隨處可見勤勞的人們在忙碌著整地育苗,播種新的希望。農戶增產增收的背后少不了科技助力,蔬菜種植在哪里、科技人員就在哪里,互助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服務,查看大蔥育苗情況,現場指導農戶如何播種能提高出苗率、培育壯苗、苗期管理,全程為農戶提供技術保障,截至目前,累計技術指導90多人次。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互助縣立足資源稟賦,以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契機,大力發展長白蔥產業。今年,互助縣大約有溫室及拱棚1500多棟培育大蔥苗,預計可以移栽1.5萬畝長白蔥,在滿足縣內蔥苗供應的同時還實現了訂單銷售,主要銷往貴德、大通、甘肅天堂等地,長白蔥產業已然成為互助縣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不僅解決了弱勢群體就業難題,也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實現了蔬菜產業與勞務經濟雙豐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