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如何讓節地生態安葬走得更遠更好?如何讓文明喪葬風在青海興起?近年來,我省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訴求,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政策,推動生態安葬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累計為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4692名群眾發放獎補資金1382萬元。
據了解,關于節地生態安葬,我省進行了科學規劃布局,在青海省殯葬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按人口規模和實際需求,規劃了15個公益性公墓建設項目,明確要求公益性公墓以節地生態安葬為主要方式,生態墓穴配建比例不低于80%;要求經營性公墓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自覺規劃節地生態安葬區域,新批準建設的生態墓穴配建比例不低于40%。加快設施建設,各經營性公墓內均規劃建設了各類節地生態安葬產品1.5萬余穴(格);已安排的4個公益性公墓項目按計劃推動建設,其中,建設規模最大的西寧市級節地生態公益性公墓已完成土建施工,已建壁葬、樹葬、草坪葬、花壇葬、骨灰樓等各類產品3.3萬穴(格),并可提供骨灰深埋、撒散等安葬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服務需求。持續完善政策,獎補辦法試行期過后,對獎補政策進行了修訂完善,進一步明確各類生態安葬形式標準、各地區定點服務單位、檔案留存清單、相關材料遺失后的同等效力證明等關鍵內容。簡化辦事流程,取消鄉鎮(街道)審批環節,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便利。推行線上申領,通過“智慧民政”建設項目,對殯葬管理服務信息系統進行升級,增加節地生態安葬獎補網上申領模塊,選擇節地生態安葬的逝者家屬可通過“青海民政”APP-“青民通辦”進行線上申請獎補資金,實現了“網上辦”“掌上辦”“一站式”辦理。
下一步,我省將持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群眾了解節地生態安葬的重大意義、政策法規和實踐成果,引導群眾逐步樹立節地生態安葬、綠色低碳環保的殯葬理念;持續完善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推動將各民族所有符合節地生態的安葬形式全部納入獎補范圍,努力打造民族地區節地生態安葬的“青海樣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