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西寧市創新本土人才培養機制,啟動“名師名醫名家名匠工作室”建設工作,通過以才帶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起到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建設陣地,搭建“大舞臺”
為大力支持本土專業人才從事課題研究、開展科研攻關、培養人才隊伍,先后啟動兩批“四名”工作室評選命名工作,并對每個工作室給予5萬元的經費資助。工作室以三年為一個周期,每名工作室由1名領銜人、3-5名優秀人才組成,突出專業化、特色化、精品化,以教、學、研、訓一體化為主要途徑。目前已掛牌26家以本土優秀人才姓名及其專業特色命名的“四名”工作室。
選好頭雁,彰顯“雁陣效應”
工作室在建設中選優配強領銜人,以領銜人為引領、以學科專業為紐帶,吸引同一領域優秀人才加入共建,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科教文衛事業發展,形成了“一室一團隊、一室一特色”的良好局面。其間,廣泛開展“師帶徒”活動,按照對口培養原則,每名領銜人、專家至少培養兩名專業人才,使工作室成為后備人才茁壯成長、錘煉成才的適宜沃土,成為激活人才隊伍創新創業“一池春水”的“錦囊”妙招,帶動培養了一批“本地郎”。截至目前,各類工作室共有專家78名,累計培訓學員300余人。
厚植沃土,激發“強勁勢能”
“四名”工作室的成立推動構建了以本土人才為引領,以學科為紐帶,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的新格局。湟源縣腔鏡手術工作室領銜人馬明將腹腔鏡微創手術作為普外科常規手術進行推廣實踐,“基層醫院超聲聯合DSA行經皮經肝膽囊穿刺支架管引流術的臨床應用”被評為省內先進。湟中銀玩工作室,領銜人金維達聯合圈內工匠,創建全國性的民間工匠交流會(金工聯盟),積極推廣新工藝。王秀麗“立人”工作室秉持“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的教育理念,匯集轄區小學德育教師發揮團隊優勢,開展《基于名師智慧構建區域教研共同體的實踐研究》等課題研究,通過“立人課堂”提升轄區中青年教師業務能力。
關鍵詞: